夏末秋初“第一補”,健康吃法推薦給你
夏末秋初,天氣雖漸涼爽,溫燥卻易引發上火,此時養生的關鍵在于滋陰、健脾胃、清虛熱。而鴨肉作為應季的滋補佳品,恰好契合這一需求,不僅能幫助降秋燥,滋補時還不易上火,對血糖、血脂也多有益處,堪稱“夏末秋初第一補”。
從中醫角度來看,鴨肉作為水禽,性涼而不寒,有著顯著的養生功效。《神農本草經》將鴨肉列為“上品”,記載其“久服,益氣不饑,輕身耐老”,能有效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起到滋陰降燥的作用。《本草綱目》中也提到鴨肉“補中益氣,平胃消食”,可見其健脾胃的功效,脾胃作為后天之本,常吃鴨肉有助于強身健體,尤其適合有腹水、水腫或因虛熱導致熱瘡不愈的人群作為食補選擇。同時,鴨肉能清虛熱卻不傷陽氣,對于容易上火、愛熬夜的人來說,既能滋補身體,又不易引發上火,是這個時節的理想食材。相較于牛肉、羊肉、雞肉等肉類,鴨肉甘平微涼,兼具清熱利濕的特點,更適配夏末秋初的氣候。
鴨肉的健康益處不止于此。它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在護心血管方面,鴨肉膽固醇含量低,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能起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說到鴨血,推薦一款“四神鴨血湯”,兼具補血、健脾、祛濕的功效。制作方法也不復雜,先在鍋中加清水燒開,放入山藥15克、蓮子10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玉米及2片生姜,小火燉1小時;接著加入100克鴨血,加鹽、胡椒粉調味,還可以加幾粒枸杞;最后大火燒開后煮3-5分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鴨血每周建議吃2-3次,每次50-100克為宜,過量可能導致鐵元素沉積;購買時優先選擇正規品牌的盒裝鴨血,以降低細菌污染的風險。
鴨肉雖好,吃法也有講究。搭配生姜是不錯的選擇,生姜辛溫暖胃,能中和鴨肉的寒涼,適合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可減少食用后腹脹、腹瀉等不適。用鴨肉搭配枸杞、胡蘿卜煲湯也很合適,鴨肉能滋五臟之陰,枸杞可滋補肝腎,二者搭配有助于增強滋補肝腎的功效。另外,百合鴨也是一道佳品,鴨肉與開胃清熱的藕、潤秋燥的百合同煮,既能降秋燥,又有助于消腫降火,很適合夏末秋初食用。不過需要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鴨肉;用鴨肉煲湯時,避免搭配薏米等寒性食材。
夏末秋初,不妨適當食用鴨肉,在潤燥滋補中平穩度過季節交替,為身體健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