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膽”女老板“大膽”開酒吧!無懼行業內卷,自創新模式,打造自己理想的青島夜生活
“我就是敢作敢為的性格。”青島姑娘王熙童,曾在歐美漂泊多年、游歷大半個地球,還在深圳開過飯店、會所,但始終割舍不斷故鄉情。回青創業的她在競爭激烈的云霄路,開了名為但是·炭燒酒肆的音樂餐飲酒吧,籌備開業期間她急性膽囊炎發作“就抽空把膽摘了!”她說,“我走過世界,最終把情感歸宿、事業追求都放進這家店。往后,希望它會裝下更多人的歡笑、心事和故事。”
游歷大半個地球回青創業
王熙童,是位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她愛美食,更愛和朋友小酌的松弛感,在國外生活多年,她走過歐美街巷、東南亞集市,每到一處必先打卡當地美食。可嘗遍大半個地球后,最讓她惦念的還是燒烤的那股煙火氣。“國外的餐食再精致,總缺了燒烤帶來的市井熱鬧和情感連接。總有一天,要開個店,能讓像我一樣的人,一邊吃著烤串,一邊喝著酒,一邊聽歌,不用轉場,就能從黃昏坐到深夜。”這份惦念,成了她后來創業的種子。
回國后,因為家庭原因,王熙童沒有回青島,而是一頭扎進了深圳。“那座城市像個永動機,每個人都在往前跑,我想試試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落地。”她開了一家大型串串店,還有一家會所,但因不可抗力而停擺,家人的牽掛、對故鄉的眷戀,這些讓她最終選擇回到家鄉。“走了那么多地方,青島的煙火氣、山海溫柔,還有朋友間的豪爽熱絡,是獨一份的。”故鄉的風里都帶著海的味道,都讓她覺得“心終于落了地”。
摘了膽照樣忙著開店
回到青島王熙童決定做一番事業,開酒吧的念頭變得愈發清晰。“青島人愛熱鬧,愛喝酒,愛扎堆兒,可總缺個能從傍晚吃到深夜的地方——不用換場,不用客套,像在朋友家一樣自在。”王熙童決定將國外所體驗的酒吧文化和青島特色結合起來,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地。
“我是說干就干的性格,我也看過很多地方,最終還是選擇了云霄路美食一條街,即便很多人跟我說,這邊競爭特別激烈,但我不怕,我就是要在這條街上創辦最好的酒吧。”
從設計圖紙到盯裝修,從找燒鳥師傅到對接樂隊,她幾乎一個人都扛了下來。從食材供應鏈到燈光色溫,事事都要親自操心。意外還是來了,一天在工作時她突然疼得直不起腰,被送到醫院診斷結果是急性膽囊炎。“我就把膽給摘了”,躺在病床上,王熙童看著天花板笑:“別人創業是‘提心吊膽’,我倒好,直接成了‘無膽英雄’。”家人都讓她休息,但是王熙童還是想把店及早開起來。
無懼內卷開創新模式
如今的酒吧,是她理念的具象化:傍晚開啟精致燒鳥屋,夜間變身live house,深夜化為自由派對場,“雖然現在市場真的很卷,但是咱這種模式在青島還沒有”。王熙童說道,這里沒有傳統燒烤的重油重鹽,只用鹽和胡椒凸顯食材本味,“讓愛吃燒烤的人沒負擔,這是健康和口味的雙向奔赴。”酒單更是她環球記憶的縮影:從精釀到單一麥芽,從紅酒微醺到特調雞尾酒,滿足著不同酒客的偏好。傍晚,駐唱歌手抱著吉他坐在舞臺上彈唱,客人就著烤串喝酒,還可以與歌手面對面嗨唱,這才是她理想中的青島的夜生活。
對于王熙童而言,這家店不只是生意,更是“青島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她盼著外地游客推開店門,能嘗到青島的熱情與創意;盼著本地朋友走進來,能在熟悉的煙火氣里找到新驚喜。“我走過世界,最終把情感歸宿、事業追求都放進這家店。往后,希望它會裝下更多人的歡笑、心事和故事。”
“原來兜兜轉轉,最想要的生活,就在故鄉的煙火里。”從環球游子到“無膽”創業者,熙童把對美食的執著、對酒的熱愛,還有對故鄉的深情,都釀成了酒場里的一杯杯酒、一串串燒鳥,還有一個個不愿散場的夜晚。在青島的霓虹里,她的故事還在續寫,而這家店正是她寫給故鄉與自己的一封浪漫情書,那個在異國他鄉想念烤串的姑娘,終于把夢種回了故鄉的土壤里,長出了滿室的溫暖與熱鬧,青島的夜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故事,愈發溫柔動人。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實習生 劉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