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全紅嬋孫穎莎帶貨土雞蛋?“AI盜聲”牟利該擔何責?

2025-08-24 15:12 法治日報閱讀 (87154) 掃描到手機

近日,在社交平臺上利用AI技術仿冒奧運冠軍聲音帶貨的事件引發網友關注。奧運冠軍全紅嬋、孫穎莎、王楚欽等運動員的聲音被AI克隆后,用于短視頻平臺推銷農產品。

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某自媒體博主賬號發布的17件作品中,內容全部是利用AI仿冒奧運冠軍全紅嬋聲音帶貨土雞蛋的視頻,其中一個視頻點贊量高達1.1萬。評論區顯示,大量粉絲誤以為這就是全紅嬋本人,紛紛下單購買鏈接中的雞蛋,該商品鏈接顯示已售出4.7萬件。今年4月,全紅嬋家人曾向媒體證實,全紅嬋并未給相關農產品代言或授權。

除全紅嬋外,奧運冠軍孫穎莎和王楚欽也遭遇了同樣的仿冒,兩位奧運冠軍的AI克隆聲音同樣在為土雞蛋帶貨。這些仿冒奧運冠軍的內容,通過高度逼真的聲音合成技術,誘導粉絲誤認為是奧運冠軍本人代言,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AI語音克隆技術的濫用。網絡平臺上甚至存在大量教程視頻和軟件資源,部分博主直接提供克隆工具下載,進一步降低了侵權門檻。網絡安全專家介紹稱,依托開源語音大模型,僅需十幾秒的語音樣本即可生成高度相似的聲音,且能操縱其說出任意內容。AI克隆聲音一旦與AI換臉等技術結合,生成高度逼真的“數字人”實施詐騙,危害將非常嚴重。

未經許可利用AI仿冒奧運冠軍聲音直播帶貨牟利,侵犯了被仿冒者的哪些權益?若普通消費者因被誤導而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該如何維權?

一起來看《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焦圣成律師的專業解讀!

1.未經許可利用AI仿冒奧運冠軍聲音直播帶貨牟利,侵犯了被仿冒者的哪些權益?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首先這種行為侵犯了被仿冒者的姓名權、聲音權、肖像權。對自然人的聲音的保護,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條首次明確,對自然人的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許可使用的有關規定。未經許可利用AI克隆、仿冒奧運冠軍的聲音直播帶貨牟利,屬于侵權。其次,如果利用AI仿冒奧運冠軍聲音直播帶貨,有言論失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行為,造成被仿冒者社會評價降低的,還可能侵犯其名譽權。

關于對侵犯被仿冒者姓名權、聲音權、肖像權、名譽權法律責任,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九百九十五條等的規定,侵權主播應承擔停止侵害,為被侵權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法律責任。

當然,仿冒者除了對被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外,如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涉案金額較大,或者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仿冒者還可能涉嫌構成網絡直播帶貨型虛假廣告罪、詐騙罪等刑事犯罪。

2.若消費者因AI仿冒聲音帶貨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首先,消費者可以直接向主播、平臺或商家提出投訴。這種方式快速而直接,可以讓消費者迅速獲得解決方案或賠償。如果這種方式無法解決問題,消費者還可以尋求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當以上途徑都無法解決問題時,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提起訴訟。

消費者遇到冒名直播帶貨,如擔心買到假貨的話,可以對主播推銷商品的過程和自己下單的過程進行錄屏,保留視頻證據。如發現買到假貨的,可通過合法途徑鑒定商品真偽,或者保存商家承認商品是仿冒品、假貨的文字記錄作為證據,便于以后能較為順利地維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消費者買到假貨的,可以要求退貨,并主張三倍賠償。如果消費者購買到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并主張購買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3.短視頻平臺在審核AI生成內容時,應承擔哪些法律義務?若未及時下架侵權視頻,平臺需承擔哪些法律后果?

嚴格核驗直播間運營商及主播的身份信息,以AI生成名人聲音及形象直播的,應與直播間運營商及主播確認核實是否有相應授權,并建立動態核驗機制。

利用技術手段,迅速發現AI生成內容,并鎖定、確認假冒、違法違規直播內容。

嚴格落實《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對使用AI生成內容直播的添加相應標識,讓消費者知悉。

不斷完善平臺直播信息內容監管、實時巡查、應急處置等機制,在發現AI生成直播內容違法違規時,應當依法立即采取處置措施,及時下架侵權視頻。

應完善侵權舉報機制,及時處理遭受AI生成內容造假侵權的投訴,對侵權賬號采取封號、禁言等嚴厲措施,并向受害人反饋處理結果。

如未及時下架侵權視頻,平臺可能與侵權人一起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和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條規定,一是主播利用平臺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平臺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主播承擔連帶責任。二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主播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主播承擔連帶責任。該連帶責任包括侵權主播對被假冒名人的侵權責任,以及基于假冒直播受害消費者的侵權責任。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