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含權類理財產品“走俏”!乘A股市場東風,部分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4%

2025-09-03 09:52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59990)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天書

近期,權益市場走出強勢行情,債市呈現震蕩調整,股強債弱表現愈發明顯。記者通過走訪投資者、銀行機構等了解到,得益于權益市場上行,部分資金配置到股票、可轉債等權益類資產的含權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表現亮眼。受上述因素影響,部分投資者將含權類理財產品視為新“寵兒”,銀行也加大對該類產品布局。對于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需要確認自身的風險偏好。含權類理財產品的含權比例、資產類型存在差異,切勿只追逐高收益。

收益表現亮眼

銀行理財產品正面臨收益考驗。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4.23萬只,存續規模達30.97萬億元;全市場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4%,較2024年末下行22個BP;全品類平均兌付收益率2.69%,近八成產品成功超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在市場和政策的雙輪驅動下,含權類理財產品收益逐步向好。普益標準數據顯示,7月份,混合類、權益類含權類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較6月份環比上升0.51個百分點、7.19個百分點,分別達到3.64%、9.93%。

記者在市場走訪中發現,含權類理財產品進入了投資者們的視野。“雖然現在股市上漲、基金翻紅,但是在前兩年的投資里實在虧怕了,基金一回本我就贖回了,把錢投在含權類理財產品里。這些產品基本是R3風險等級,在我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收益肯定比存款高。這也是我的權衡之計。”市民崔女士說。

也有投資者表示,自己是從純固收類理財產品轉而投資含權類理財產品。“我之前都固定買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很低。在贖回前,那只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不到1.3%。七月份之后,基金市場翻紅、股市上漲,我就改變了方向,開始買含權類理財產品。”黃女士說。在黃女士展示的產品詳情頁中,記者看到,黃女士購買的為招銀理財“招睿頤養豐潤特別款180天持有期3號”,該產品成立以來年化為4.99%,業績比較基準為1.6%~3.6%。從投資構成來看,該產品不低于80%的資金投資于債權等固定收益類資產,0%~20%的資金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及衍生類金融工具。

記者查閱部分銀行的手機銀行發現,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較好,部分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過4%。

9月1日,記者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中看到,有多款含權類理財產品在售。其中,中銀理財的“穩富固收增強雙債策略90天持有期A”的成立以來年化收益較高,為4.81%。根據介紹,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1.8%~2.4%。投資構成方面,產品投資利率債倉位占0%~10%。信用債和債券基金倉位占50%~100%。

銀行加快布局

對于含權類理財產品“走俏”的原因,盈米基金資管產品研究員袁劍楠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利率中樞下行,傳統現金管理類、純債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走低,疊加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整體走勢較強。投資者對收益增強的需求與銀行理財子公司含權類理財產品的供給提升相呼應,使得含權類理財產品的市場熱度愈發升溫。

“銀行理財產品此前的高收益信用債、非標、存款資產到期,帶動整體收益率下行;同時,今年1月份至3月份債市大幅回調,近期股債‘蹺蹺板’效應顯著導致債市震蕩回調,均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造成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

在此背景下,銀行加快對含權類理財產品布局。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8月以來,至少已經新發20只含權類理財產品。“現在A股走強,有的客戶想把存在銀行的錢挪到股市,這種情況下我們會介紹含權類理財產品,畢竟這類產品有部分資金配置股票,收益相對可觀。但是我們也會告訴客戶產品的風險等級,要量力而為。”某股份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介紹。

含權類理財產品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產品開發的挑戰。“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拓展含權類理財產品時,面臨著傳統銀行理財客群風險偏好低,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客戶預期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此外,權益市場本身波動性較高,這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關投研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袁劍楠認為。

切勿盲目追逐高利益

對于投資者而言,通過購買含權類理財產品捕捉“股強債弱”的機遇,則需要確認自身的風險偏好等。

“對于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而言,我們認為資產穩健保值增值仍然是第一需求,因此可以通過‘固收+’這類產品參與。”信銀理財財富管理事業部多策略及權益投資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短期權益市場賺錢效應較好,但直接參與權益市場投資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波動,尤其在當前情緒和熱度處于一個相對偏高的位置。因此,仍然建議廣大普通投資者做好資產配置,選擇適合各自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參與權益市場、捕捉股強債弱的機遇。

“投資者需要確認自身的風險偏好。含權類理財產品的含權比例、資產類型存在差異,投資者需要認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確保與自身的需求相匹配,切勿盲目追逐高收益。同時,投資者需要詳細了解產品結構、讀懂細則。相較于固收類理財產品相對穩定的產品結構,含權類產品的設計結構更加多變,投資者需要了解產品的核心利、指數跟蹤等)、流動性回規則、敲出規則等),以及費率動管理費),確保與自身投資預期相符合。”黃軾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來源:大眾新聞·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