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西海岸新區藏馬鎮以綠執筆,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09-09 16:07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58014) 掃描到手機

半島網9月9日訊(記者 原曉娜  通訊員 張俊)  藏馬山層巒疊翠,藏馬湖碧波蕩漾,傳統村落古韻悠長,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藏馬鎮以生態筑基,以業態強骨,以綠執筆繪就“山水村”三篇文章,探索出一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振興之路。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之際,“山水藏馬”的躍遷為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本畫卷。如今,“綠水青山”已成為藏馬最鮮明的發展底色,最深厚的潛力優勢、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做活“山文章”: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

藏馬山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76%,每立方厘米中負氧離子達14960個,是天然的“城市綠肺”。依托山水生態優勢,藏馬鎮堅持以最寶貴的生態堅守,明確“山水藏馬 文旅名鎮”發展定位,大力推動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打造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健康療養為一體的“一軸、兩帶、四心、五廊”空間布局,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富民強鎮的“金山銀山”。

生態筑基,夯實“兩山”轉化基底。作為山東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藏馬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功列入2025年度青島市試點推進的6個“公園小鎮”之一。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藏馬鎮針對重點區域、短板弱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向“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方向轉變。同時,村巷硬化實現全覆蓋,農村衛生改廁應改盡改,“人工+智能”農村垃圾分類模式在全區推廣,城鄉環衛實現一體化正式運營。立足良好的生態稟賦、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藏馬鎮全面打響“山水藏馬”特色品牌,建成遠山近水、詩意田園的如畫鄉村,繪就出“村在畫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美景。

產業破題,拓寬綠富雙贏之道。依托藏馬山自然稟賦,藏馬鎮因地制宜發展文旅產業,打造 “溫泉、滑雪、民宿、影視、游樂、演藝” 六大文旅 IP,藏馬航空、君行藏馬、藏馬山滑雪場、東樂大觀園等30余個項目構建起四季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實現文體旅商多元融合。其中,冰雪經濟首發夜場滑雪,帶動雪地咖啡、國風秀等衍生消費迅速發展,“2025年是我們雪場十周年,今年滑雪季接待游客近7萬人次,三個月營收達到了1000余萬元。”藏馬山滑雪場負責人蒲蛟說道。北方微短劇影視基地激活熒幕經濟,累計接待勘景劇組近400個,完成200余部微短劇拍攝,樹立影視服務新標桿,獲評金鵬指數·2024中國微短劇季度排行TOP10,被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授予“年度攝制基地”榮譽稱號。藏馬航空飛行營地填補青島空中游樂空白,2024年12月開業以來,吸引游客超1萬人次,營業額突破500萬元。

向綠而行,逐綠而興。藏馬的春天千畝杜鵑花海、山間櫻雪成為網紅打卡勝地,夏季森林露營、綠野仙蹤成為親子游樂必選,秋天農莊采摘、攝影采風成為大眾熱門搜索,冬天冰雪暢游、低空觀光讓文旅四季長虹。“這里仿佛是個世外桃源,特別適合一家老小旅居,我想我們會常來。”游客王女士說道。

寫好“水文章”:讓活水滋養鄉村生金

藏馬湖上蘆葦蕩漾,這片總庫容達6630萬立方米的天然水域,是藏馬鎮最寶貴的生態資源之一;藏馬山下暖流涌動,一汪源自地下1700米的天然淡水溫泉激活生態經濟。近年來,藏馬鎮積極圍繞“水”資源做文章,打造了一條集溫泉康養、淡水養殖、沿湖休閑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鏈條。

溫泉康養,激活生態經濟的“金色源泉”。藏馬鎮地處膠東半島地熱富集帶,其溫泉水源自1700米深層寒武紀巖層,富含偏硅酸、氟、溴、碘等30余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水質純凈且無需循環使用,對關節炎、亞健康調理具有顯著功效。自藏馬山開發建設以來,藏馬鎮緊抓溫泉康養的天然優勢,引進君行藏馬、佳諾華醫養小鎮等康養項目。其中,君行藏馬以溫泉為媒,巧妙融合“愈湯泉、遇酒店、御中醫、預體檢、育研學、譽體育”六大特色業態,溫泉民宿成為熱門打卡項目,搭配中醫推拿、艾灸等理療服務構建起立體化療愈體系,“私湯級”品質體驗實現文旅消費熱力攀升。君行藏馬湯泉等溫泉民宿入住率達90%,打造出集親子游樂、青年療愈、銀齡享樂為一體的全齡段全季節康養度假圣地。

生態水產,激發美食賽道的“味蕾經濟”。藏馬湖作為飲用水源地,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為淡水魚繁衍生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湖內淡水魚因水質清澈、生態環境純凈,肉質豐腴且無普通淡水魚的土腥味,成為周邊農家宴和餐飲業喜愛的特色食材。除了藏馬湖淡水魚之外,中華鱘特色水產養殖也是藏馬不可多得的農家美食。位于藏馬鎮崖下村的石榴樹下農場,創新打造1200平方米的中華鱘專項養殖區,通過“魚菜共生”模式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該區域模擬自然水流環境,確保中華鱘在低密度、高溶氧條件下生長,養殖池旁配套種植槽,利用魚糞發酵水培蔬菜,形成“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魚菜共生閉環生態。來往游客不僅能體驗親自“摸魚”的快樂,還能品嘗到“一魚十二吃”的味蕾盛宴。“這智慧農業發展模式,解決了俺們村里部分勞動力就業,能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10余萬元!”崖下村村支書莊丙安說道。

此外,湖畔民宿、休閑垂釣、魚鮮烹飪……這條以水為媒的沉浸式旅游項目再度延伸產業鏈條,將生態優勢充分轉換為經濟優勢,成為藏馬鎮的一張特色生態名片。“這里空氣清新、環境雅致,在這兒待上一整天,感覺所有的壓力都得到了釋放,很久沒這么放松過了。”游客趙女士說道。

重構“村文章”: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

青磚黛瓦映山泉,瓜果飄香繞農田,彩線翻飛織鄉愁,非遺文化煥新機。依托山水肌理與鄉土文脈,藏馬鎮激活閑置資源、傳承老門手藝、培育新興業態,繪就出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振興圖景。

民宿賦韻,老農房變身“網紅地”。“石頭墻、木格窗,推窗見山,出門遇泉,這才是向往的鄉村生活!”來自青島市區的游客王女士,在藏馬鎮金水源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資產入股等方式打造的“藏馬印象”特色民宿里,正用藏馬山飲馬泉打來的山泉水泡起熱茶。這樣的場景,如今在藏馬鎮的美麗鄉村里已成常態。不僅有農房改造的“一院一景”特色民宿,藏馬鎮以“修舊如舊”為原則,將河西屯村拆遷舊址打造成為源鄉和溪文創村,其保留膠東傳統“四水歸堂”建筑格局,依托鄉土風貌和周邊旅游資源優勢,以廿四節氣為主線,深入挖掘四時農耕文化,融入陶藝工坊、農耕博物館等元素,打造出集文創休閑、民俗藝術、鄉土研學、創客空間等功能為一體的民宿集群,推出“住民宿、學非遺、做農活”的體驗套餐讓村落成為鄉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截至目前,全鎮已培育精品民宿15家,床位數超2000張,平均入住率達65%,旺季可達90%,“上午游山水,中午品匠心,傍晚住民宿”已成為山水藏馬最受歡迎的旅游模式。

采摘添樂,撂荒地結出“致富果”。依托藏馬山豐富的山水林資源優勢,藏馬鎮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參股方式,推進“小田歸大田 農田變股權”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同時以藏馬山田園綜合體為核心,建設海發天豐藍莓精品園、藏馬山智慧農業產業園、融創阿朵休閑農業產業園等高標準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打造“藏馬綠品”“藏馬蜜語”等農產品品牌,1000余名村民成為園區產業工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借勢文旅商融合發展趨勢,當地農民也改變了傳統“靠山吃山”的模式,開放大棚打造“四季采摘地圖”,春摘櫻桃草莓,夏采后溝藍莓,秋收茉旺脆梨,冬挖大柳蜜薯,市民游客們不僅能親手體驗采摘的樂趣,天然可靠的品質更是加速了“本土特產”變“網紅產品”,藍莓果酒等特色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全鎮采摘及相關產業帶動800余名村民就業轉型,人均年增收2.8萬元。

非遺鉤編,老手藝織就“新錢景”。起源于明代初年的古老技藝“藏馬鉤編”曾因后繼乏人和工業化沖擊而瀕臨失傳,如今在藏馬鎮的扶持下成了百姓“指尖上的致富經”。二十年前,藏馬鎮時新工藝品廠在胡家莊建立,鉤編是該廠的主要產品,翌年全鎮有80%以上的農村婦女利用農閑時間鉤織線包,形成了年產1500萬件的生產能力。如今,藏馬鎮創新開展“花開藏馬”巾幗助理鄉村治理行動,充分發動婦女力量打造“巾幗共富工坊”,采用“村委+共富工坊+鉤編點+農戶”的發展模式開展鉤編培訓、制作、銷售,規模最大時下設43個加工點,產品多達200余種,帶動2000多戶農村婦女就業,“鉤編成為了俺們生活的一部分,左鄰右舍一塊兒一天掙個百八十,俺農村婦女也能‘巧手興家’!”孫家屯村鉤編點帶頭人王秀芳說道。其衍生出的非遺研學、電商銷售更是讓這些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商業活力。

從田間地頭的生活智慧,到鄉村振興的產業密碼,傳統村落的蛻變正以蓬勃生命力推動著藏馬鎮“綠水青山”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靠山”,印證出“金山銀山”的時代價值。

“兩山”理念二十載,落筆成卷映藏馬。從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到系統精準的規劃布局,從保護為先的生態守護,到產業創新的發展密碼,藏馬鎮正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和民生福祉。                

當清水長流映照藍天白云,村強民富映射百姓笑靨,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生活美的幸福圖景正在這片土地上抽枝展葉,如今藏馬綠色發展之路,前程遠大,風光正好……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