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員工被捕只是冰山一角?美國制造業上月流失一萬多人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哥倫比亞新聞網發文稱,盡管特朗普說他將重振美國制造業,但與此同時,美國制造商們正在削減數千個就業崗位。
美國進步中心(CAP)根據美國政府官方數據整理的報告顯示,美國在八月減少了12000個制造業工作崗位。自4月白宮發起關稅戰以來,美國制造業的就業崗位累計減少了42000個。
對于工業崗位進一步流失的原因,這家非黨派智庫給出了三點: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強硬的移民立場以及“大而美”法案。而這三項,恰恰是特朗普政府宣稱能把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的三大政策。
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運轉
從特朗普在4月推出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起,美國對各國的關稅和貿易政策一變再變,即使和有些國家達成貿易協議,也難以完全落實。
政策的混亂使得美國本土制造商趨于保守。“企業對當前的情況感到不確定,”經濟學家薩拉·埃斯特雷普指出,“一切都在日復一日地變化,他們不清楚應該怎么安排生產。這就是為什么他們不招聘。”
除了政府“朝令夕改”,專家表示,圍繞關稅的法律糾紛進一步加劇了政策的不確定性。
8月29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批準對多國征收關稅時援引的法律并未賦予其征收這些稅款的權力,但允許現行關稅政策維持至10月14日,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9月7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最高法院維持裁決判定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違法,那么美國財政部將不得不退還約半數已經征收的關稅。
打擊移民的蝴蝶效應
美媒認為,特朗普政府對移民的打擊,尤其是執法人員突然沖進工作地點抓人的行為對美國制造業的生產和招聘都造成了沖擊。
以美國政府上周在佐治亞州的一家韓企工廠進行的移民抓捕行動為例,遭“突襲”的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和LG新能源公司合作經營的電池工廠,是外企在美投資的相對高端的制造業;被抓的475名移民中,包括三百多韓國人和至少3名日本人,驚動了韓日政界高層。
韓國總統李在明9日表示,對于在美國發生的韓國公民被拘留事件深感責任重大,為了韓美關系發展,希望不再發生韓國企業活動受到不當侵害事件。韓國企業已經安排包機,預計將于當地時間10日將相關人員接回韓國。
△移民局執法部門在芝加哥抓捕非法移民
一起移民抓捕行動,中斷了這家新能源工廠的生產,搞得外資緊急撤人,外國總統發聲回應。但美國政府不為所動,被稱為“邊境沙皇”的白宮邊境事務主管湯姆·霍曼9月7日表示,白宮還將擴大對“非法移民”的打擊力度,“我們將進行更多的工作場所執法行動”。
在傳統行業,移民的重要性更高。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報道,在農業、食品加工和建筑等行業的勞動者中,無證移民的比例高達20%。經濟學家丹尼爾·阿爾特曼表示:“移民一直是制造業中某些行業的重要就業來源。如果你減少他們的勞動力供應,只會讓企業更傾向于追求自動化和其他形式的資本密集型制造業。”
這就又引出另一個問題,即美國制造業所謂的“自動化”既沒有扭轉行業頹勢,也沒有提升工人價值。盡管經濟學家阿爾特曼稱,“工人可以使用更多的資本,或者更好的技術,或者兩者兼有,而自動化正是如此。”但數據顯示,4月份制造業工人的平均時薪下降了8美分,并在隨后的幾個月中一直表現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