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長”成農民致富金果子!全國花生大面積豐產優質關鍵技術培訓班在青島舉辦
白露已過,青島花生即將進入收獲期,9月11日,全國花生大面積豐產優質關鍵技術培訓班在青島舉辦,來自全國花生主產省區的專家學者60多人走進花生種植基地,觀摩青島花生種植新技術新模式,開展專題培訓,探討花生產業發展新路徑。
科技種花生,土地催生“金果果”
“通過試驗推廣大蒜-夏花生、豌豆-夏花生等一年兩作種植模式,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的一處花生試驗田里,市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孫旭亮隨手拔起一株花生,飽滿的莢果掛滿在根蔓,他向與會人員介紹道。
近年來,青島市針對花生傳統單作模式資源利用率低、一年兩作茬口銜接不緊密以及土壤連作障礙重等制約單產提升的瓶頸問題,青島市農技中心聯合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成立協作聯盟和技術團隊,開展協同攻關,創新探索“大蒜-夏花生”“豌豆-夏花生”等一年兩作高效種植模式,集成花生“兩選四適”一播全苗技術和“三改三提”單產提升技術,為花生單產提升提供科技支撐。同時,通過深入開展農技人員進村包戶聯主體單產提升行動,將水肥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模式送到田間地頭,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這片夏花生田的前茬種植鮮食豌豆,5月底收獲后接著種植鮮食花生,利用輪作模式每畝可增收1000元以上。”對此,嘗到了種植花生收入甜頭的姜永戰對記者說,來年還要加大花生種植力度,真正讓花生果變成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良種結好果,增產又提質
花生提單產,品種是關鍵。在觀摩現場,舜花14號、濰花25號、宇花31號、宇花208、花育917等花生品種正接受全國各地專家的“檢閱”。山東省農科院選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舜花14號”經實地測產,畝產達到721.8公斤。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花生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高油酸花生油油酸含量超過75%,花生油不飽和度提高,且不易酸敗,對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代謝綜合征人群更友好。”青島市農技中心研究員吳蘭榮說。
青島市花生科研力量雄厚,擁有山東省花生研究所、青島農業大學等一批育繁推機構。山東省花生研究所作為我國唯一的花生專業研究機構,建有花生種質資源常溫保存庫,保存種質材料6000多份,在花生品種選育等方面成績突出。“我們發揮氣候區域優勢,積極培育高油酸、高花青素、鮮甜適口、高抗逆等特性的新品種,滿足廣大市民生活要求。”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專家介紹。
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育成審(鑒)定、登記花生品種200多個,育成品種覆蓋出口大花生、油用大花生、小花生、高油酸花生等類型。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約10萬畝,每年異地供種量達2萬噸以上,成為全國優良花生品種的輻射源。
良策護全程,發展更強勁
今年以來,青島市依托鄭州商品交易所“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實施花生收入保險試點,探索由“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每畝花生保險金額1600元,為花生種植主體兜牢生產保障,穩定花生種植收入。
近年來,青島積極挖掘花生擴種潛力,開展花生擴面積、提單產、提品質“一擴雙提”行動,先后實施了花生百萬畝現代示范區建設和花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推動實施培強龍頭、延長鏈條、打造品牌等舉措,引導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建設鏈條完整、優勢互補、創新能力強、聯農帶農緊密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有效推動花生品種研發、科學種植、產品加工、銷售流通等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目前,青島全市花生年種植面積100萬畝左右,單產320公斤左右,總產32萬噸左右,單產水平、繁種質量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五個涉農區市均為全國油料百強縣,其中平度市獲“中國花生之鄉”稱號,萊西市被評為“全國花生產業基地”。
“青島的做法為全國花生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觀摩培訓會期間,與會人員對青島加力推進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給予高度評價。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實習生 閆新月 通訊員 潘累斌 傅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