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蚊北上?比人血更誘蚊的“神秘美味”
在科技不斷進步、人類滅蚊手段日益多樣的今天,蚊子也在以驚人的適應力不斷進化。尤其是近段時間,不少北方的網友發現,2025年的秋蚊子格外“囂張”,讓人煩不勝煩,被蚊子叮咬后不僅癢,還疼得厲害,甚至腫起小包。于此同時,北京連續多日發布蚊蟲叮咬指數為4級,叮咬風險較高。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蚊子進化出“抗凍”屬性了?蚊子年年驅、年年滅,為什么還是不見少?那令人苦惱的“吸蚊體質”,究竟是什么在作祟?早在2022年,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和汗液成分影響蚊子的偏好。呼吸量比較大的人,更容易招惹蚊子。
必撲布設的布紋機
青島必撲蚊蟲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對此進行了解釋:“人類之所以會成為蚊子的‘目標’,和咱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蔽米拥挠|角上分布著大量高度特異化的化學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對二氧化碳具有極高的敏感度。在人類的呼吸過程中,每一次氣體交換都會向周圍環境中排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對于人類而言,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平時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在蚊子的“小世界”里,二氧化碳就像是一道超級美味的“大餐”散發出來的誘人香氣,能瞬間讓它們興奮起來,馬上朝著二氧化碳的來源飛過去,想要好好“飽餐”一頓。
青島必撲蚊蟲實驗室
既然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都會釋放二氧化碳,為什么有些人卻是“易叮咬”的體質?針對這一疑問,必撲蚊蟲實驗室展開了深入探究,通過上千次的研究發現,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不同,對蚊子的吸引力不同,其程度可從“能飽腹”的基礎級別,上升至令人蚊蟲瘋狂的“美味大餐”級別。
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介紹道:“我們曾在公園、水源附近等蚊子活躍的場地布置捕蚊機進行戶外實驗。通過酸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并將釋放口的二氧化碳濃度精確控制在約12000ppm,這大致相當于人呼出氣體濃度的8倍。結果顯示,在24小時內,此高濃度二氧化碳吸引點捕獲的蚊子數量超過了百只。”這表明,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對于蚊子而言,無疑像是一道豐盛的饕餮盛宴,能遠距離并強烈地激發其覓食行為。
被捕蚊機捕捉到的蚊子
被捕蚊機捕捉到的蚊子
實際上,早在2024年,必撲蚊蟲實驗室通過多場戶外實驗結果,證實了濃度高的二氧化碳對蚊子的吸引力更加致命?!霸谌齺?、陵水等地,我們在不同面積、不同形狀、不同構造的庭院布設可以電解二氧化碳的捕蚊機,進行實地測試?!笨蒲腥藛T介紹,測試結果顯示,在達到一定的濃度后,持續觀察一周時間,原本蚊子、吸血蠓隨處可見的院子,就逐漸變得清凈起來,實驗人員甚至一整天都感受不到蚊蟲的叮咬。
青島必撲蚊蟲實驗室
由此可知,個體頻繁遭受蚊子叮咬并非單純歸因于“運氣欠佳”,實則是其身體所釋放的特定“信號”,在蚊子的感知系統中形成了主動吸引效應,促使蚊子向其靠近。實驗人員進一步闡釋道,此現象背后還存在一種“比對”機制:當個體處于人群環境時,蚊子并不會以隨機方式選擇叮咬目標,而是會通過自身的化學感知系統,對周圍個體的體味特征進行主動對比分析,最終趨向于飛向體味中與二氧化碳等關鍵吸引物質相關成分濃度更高的個體。
人類與蚊子之間的對抗是一場復雜而持久的“戰爭”,其核心圍繞著氣味感知展開。目前,受限于蚊子獨特的生理結構和人類復雜的體味組成,人類還無法完全阻斷蚊子的化學感知途徑,無法“堵住蚊子的鼻子”,也難以徹底消除自身對蚊子的吸引力。但我們并非束手無策:通過在生活環境中科學設置引誘裝置,利用蚊子對二氧化碳的趨性,為蚊子打造一個個具有致命誘惑的“美味陷阱”,能夠有效干擾蚊子的定向覓食行為,從而降低人們被蚊子叮咬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