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迎新忙!扎染書簽、即時拍照暖人心,7170名新生開啟逐夢路
9月13日清晨,青島大學校門口早已熱鬧起來。紅色的迎新拱門隨風飄動,穿著橙色志愿服的學長學姐們幫新生指引報道路線;報到處前,家長們忙著幫孩子整理行李,新生們則好奇地打量著校園——2025級新生報到首日,這里滿是青春的朝氣與家人的溫情。當天,7170名來自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新生,帶著期待與夢想踏入校園,學校精心準備的扎染手工、即時拍照等特色活動,更讓初來乍到的學子們感受到了“青大溫度”。
扎染書簽藏祝福,即時拍照留紀念
13日上午,記者走進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報到區域,紡織服裝學院的迎新攤位前格外熱鬧。幾張長桌上,白色卡紙、彩色染料整齊擺放,志愿者們正手把手教新生做“扎染書簽”。“你看,把自己喜歡的顏色燃料滴進水里,再把白色書簽放進去,染出來會有花紋。”來自山東德州的新生李同學,在志愿者指導下,將印有“星光不負趕路人”的卡紙放進,滴有藍色染料的水里進行染色。“這個書簽很有意義,既能留作紀念,也像給我的大學生活開了個好頭。”李同學笑著說,她特意把染料染得淺一些,“想讓祝福像青島的海一樣溫柔”。
除了手工互動,校園內的“即時拍照點”也吸引新生的關注。工作人員舉著相機,為新生和家長拍攝合影,照片即時沖印出來。“特意和爸媽一起拍了一張,剛拿到手就放進錢包里了。”來自江蘇南京的新生陳同學說,爸媽特意提前一天開車送她來,“照片能讓他們多留個念想,也記錄下我大學第一天的樣子”。
煙臺姑娘追舞蹈夢,安徽學子攜七口來報到
在藝術學院報到點,記者見到了來自煙臺的蔣欣格,她扎著高馬尾,手拿著報到的材料,眼里滿是期待。“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舞,初中停了幾年,高中又撿了起來,就想圓舞蹈夢。”蔣辛格說,她主攻古典舞,為了考上青島大學舞蹈系,高三每天都在刻苦練舞,“青大的綜合實力很強,加上我一直喜歡青島,填報志愿時毫不猶豫選了這里”。當天,蔣辛格的爸媽、奶奶和弟弟一起送她來報到,談及未來,蔣辛格目標明確:“想好好練專業,爭取保研,要是不行就考研,一直跳下去。”
同樣來自藝術學院的安徽新生劉同學,身后跟著浩浩蕩蕩的“親友團”——爸媽、奶奶、弟弟和兩個妹妹,一家七口人專程開車來青島。“從高中開始學繪畫,一直聽說青島很美,有大海還有青島啤酒,早就想來看看。”劉同學說,他們昨天就到了青島,“今天報到結束,打算帶家人去五四廣場看看”。第一次走進青大校園,劉同學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校園比我想象的還大,綠化特別好,以后能在這么美的地方畫畫,太開心了。”
最小新生僅16歲,6人同名“張子涵”
迎新現場的熱鬧背后,一組“新生大數據”也勾勒出2025級青大學子的群像。據青島大學統計,今年錄取的7170名本科新生中,男生3840人、占比53.56%,女生3330人、占比46.44%,男女比例約1.15:1,整體比例均衡。年齡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9年10月24日,今年僅16歲,將進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
民族構成上,新生來自31個民族,其中漢族6785人,少數民族385人,維吾爾族、回族、滿族人數最多。高考成績方面,語文最高分136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數學最高分141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圖靈班)、外語最高分148分(臨床醫學5+3一體化沈福彭班),最高分651分的學子則考入了臨床醫學專業。有趣的是,姓名重合度上,“張子涵”有6人同名,“王藝璇”“劉浩然”“王浩宇”各有5人,未來校園里或許會有不少“同名的緣分”。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
- 2025年度“青島好護士”——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劉曉泉:“男”丁格爾傳遞溫暖力量,醫者仁心守護群眾健康
- 2025年度“青島好醫生”——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矯文捷:以 “精準之手” 攻克胸外科難關,用 “仁厚之心” 托舉生命希望
- 8月青島5家金融機構人事調整,興業銀行青島分行迎新行長
- 元氣滿滿、花樣不斷 即墨區峴山小學用心迎新
- 科技點亮夢想,文化浸潤初心,溫馨相伴啟航 青島理工大學2025年迎新活動精彩紛呈
- 國內首例!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心臟中心團隊成功完成幼兒肋間單一切口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術
- 揮拍迎新生,情誼滿球場 吉大青島校友會成功舉辦“羽你同行·迎新杯”羽毛球賽
- 生死線上的“保腎戰”,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王科團隊憑3D腹腔鏡技術攻克高難度腫瘤難題
- 濰坊民營口腔行業迎新保障 特色保險產品覆蓋全市280余家醫療機構
- 青島大學醫療集團西海岸第二醫院:跨越5500公里的信任,伽瑪刀技術為外籍聽神經鞘瘤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