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點亮“心”希望!青島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心房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
半島網9月17日訊 (記者 孫貼靜)近日,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連續成功開展2例心房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手術為心動過緩患者提供了更微創、更美觀、更多樣的治療選擇,開啟了心臟起搏的新里程。同時在山東省內率先開展心房無導線起搏手術,彰顯了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療領域的領先實力和卓越服務能力。
據患者李先生的主管醫生、心內科病區主任助理張彬介紹,李先生年過六旬,長期受竇性心動過緩困擾,近一個月來頻繁出現頭暈、昏沉等不適癥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其平均心率僅40次/分,伴有400多次超過2秒的心臟停搏,最長停跳達4秒,確診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李先生平日熱愛運動,對傳統起搏器存在顧慮,不愿在胸前留下疤痕和突起。
以往的無導線起搏器僅支持心室起搏或房感知室起搏,無法實現真正的心房起搏功能,難以完全替代傳統雙腔起搏器。如何既能解決心率慢問題,又能兼顧患者運動和美觀的要求,電生理團隊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和準備,最終決定為李先生植入心房無導線起搏器。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常瑜主任團隊為李先生實施手術。術中進行了心房遞增刺激,最高頻率130次/分,均能下傳心室,證實患者房室結功能良好,暫時不需要心室起搏,整個手術用時不足1小時。術后患者恢復良好,既解決了心率緩慢問題,也滿足了其對美觀和運動能力的期待。
心內科副主任兼16病區主任常瑜介紹,此次采用的心房無導線起搏器,能獨立實現心房起搏與感知,且僅有傳統起搏器1/10大小,無需導線、無切口疤痕,是一種更先進、更隱蔽的起搏治療,特別適用于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需要心房起搏的患者。未來若患者需雙腔起搏,還可搭配心室無導線起搏器,實現真正“全無導線”雙腔起搏。
術中影像顯示
術前和術后心電圖顯示
另有一位患者張女士,今年83歲,據她的主管醫生崔銀實副主任醫師介紹,近期患者反復頭暈、黑曚,伴周身乏力,當地醫院心電圖提示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心率20次/分,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醫生建議植入永久起搏器。但患者高齡,體質瘦弱,體重不足100斤,家屬顧慮老人不能耐受傳統起搏器,強烈要求無導線起搏器。醫院電生理團隊為其成功實施了心房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術后患者感覺良好。
據了解,該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突破,更體現了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醫療理念,無導線起搏器植入無需切開皮膚和穿刺血管放置導線,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患者術后恢復快、活動限制少,尤其適合年輕、對美觀要求高或者年老體弱的群體,為廣大心跳過緩患者提供了更優質、更人性化的診療選擇。
青島心血管病醫院電生理專業簡介
作為山東省內起搏與電生理領域的重要力量,青島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16病區電生理專業目前已廣泛開展起搏領域的各種類型手術,包括普通單腔雙腔心臟起搏器植入、左束支起搏、心房心室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心臟再同步治療即三腔起搏器(CRT)植入、心臟再同步心律轉復除顫器(CRTD)植入、心肌收縮力調節器(CCM)植入術、起搏器電極拔除、起搏器更換/升級、植入式Holter等手術。同時還開展左心耳封堵術及各類型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如無射線綠色電生理、冷凍球囊消融等,治療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速、房撲、房顫、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