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64歲青島農村大姨拍短劇走紅,笑稱“正是闖蕩的年紀”
當別人忙著跳廣場舞的時候,青島北梁家莊64歲農村大姨趙美霞第一次拍短劇。沒想到,這部用時16天拍攝完的短劇火爆出圈。上線半個月,全網播放量超2.3億,她也因為劇里的角色一夜走紅,去周邊村里趕大集都被路人認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后,她又開始參演第二部短劇《山坳里的苦根花》。9月20日,記者就來到北梁家莊村,探訪這位“草根明星”是如何煉成的。
邊種地邊演戲 64歲農村大姨試水短劇
種了一輩子地,農村大姨趙美霞沒想到老了還能演上戲,甚至一夜之間小有名氣。
命運的變化,發生在今年8月份。趙美霞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珠海街道北梁家莊村民。村里有櫻桃、山栗子、大黃桃等各種特色農產品,但是沒有知名度。為了打通線上渠道,村里找來自媒體博主,拍攝一部農村題材的短劇。
沒有資金,演員就從村民里選。在劇里,女主角的母親是一個嚴厲又充滿愛心的人。導演選中了外形跟氣質都比較像的趙美霞。
“既興奮又緊張。”趙美霞說,誰不想有個平臺,也能表現一下自己。但是,又怕一點經驗也沒有,給人家拖了后腿。
“演的就是農村里的事,農村里的人,多練幾遍肯定沒問題。”導演丁召廷說,拍短片的目的就是把村莊宣傳出去。所以,他們從取景、演員到故事,都盡量把村里的元素體現出來。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村民的表演有接地氣的一面。
老伴也表示全力支持,拍劇的時候做好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于是,她鼓起勇氣決定拍攝人生第一部短劇。
一句臺詞背兩個小時 熬夜練到凌晨兩三點
最難的是背臺詞。明明記得很清楚,一拍的時候全忘了。趙美霞說,她是年齡最大的,背臺詞比較慢。雖然在短劇里不是主角,戲份也很重要。
正在拍戲
“為了記住一句臺詞,有時候要背一兩個小時。”趙美霞說,拍攝的時候正好趕上夏天。晚上七八點鐘拍完以后,她回家吃完飯就開始背第二天的臺詞,然后一遍遍模仿。“晚上根本睡不著,經常熬夜背到凌晨兩三點鐘。”趙美霞說,第二天開始拍的時候,還是會忘詞。而且,自己的普通說也不規范。一條視頻,經常一拍就是一個小時。
他們拍攝全程就是一部手機。為了有不同的角度,一個場景也需要拍好幾次。她們不僅是演員,有時候還要負責打燈光、找各種道具。
拍戲過程中
“整個拍攝用了十六天,所有場景都是真實拍攝。”趙美霞說,她們到玉米地里、村頭樹林里。出門五六分鐘渾身就濕透,而且還有蚊蟲叮咬。
“干喜歡的事就不覺得累。”趙美霞說,因為家里還有幾畝地。老伴一個人忙不過來,她還要早起去幫忙。
9月5日,短劇上線以后,她第一時間就打開手機觀看。“第一次拍還是有些緊張,但總體還不錯。”趙美霞說,很多親戚都在短視頻里刷到了,紛紛夸贊演得好。而且,很多網友也評價很高,她也非常有成就感。
村子火了心里樂了 希望能把山貨賣到全國
這部短劇上線以后,不到半個月,全網播放量超過2.3億次。伴隨著短劇的熱播,北梁家莊也徹底出圈。
“村子火了,我們心里才是最美的。”趙美霞說,現在的平臺給了她們演戲的機會,圓了演員夢,但這些不是初衷。她們演短劇也是配合村里的工作,希望通過這個賽道帶來流量。
探討劇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們村也盛產櫻桃。因為知名度不高,以前的銷路并不好。即便豐收了,也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現在很多村子通過直播電商,打開了線上銷路,村民也想試一試。
通過這次短劇,他們這個小山村徹底出圈了。在村里的一塊奇石,只是因為短劇里出現過幾次,很快成了一處網紅景點,每天有上百人拍照打卡。村里的土特產,也開始有人來問。
正在收花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以前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趙美霞,也開始學著拍視頻,在平臺上注冊賬號。拍短劇的間隙,她也會在導演的指導下分享自己的日常。“活到老學到老。”趙美霞說,她們現在有了一定名氣,后續會用這些流量開直播帶貨,把村里的山貨賣到全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王田 宋泓睿)
- 青島今天有陣雨!市區最高氣溫24℃,最低氣溫21℃
- 青島故事 | 小區有個“功夫大姨”,帶起武術隊、舞蹈隊、合唱團和愛心團隊
- 青島故事|青島 “貓界喜來樂”中獸醫以針灸藥湯治貓狗頑疾,治好癱瘓貓狗近200例
- 青島故事 | 80歲老黨員管鳳桐與他的“移動磨刀攤”
- 青島故事 | 年薪百萬經理人,變身青島“鹵鵝哥”
- 青島故事|一部手機,16天,20多名村民!拍出2.3億次播放量爆款短劇
- 亞洲皮劃艇盛會首次登陸青島
- 青島故事|今年已完成43例捐獻!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將至,青島4.5萬志愿者待命
- 跟著“艦艇”游青島,青島文旅推出“艦艇開放日”主題線路
- 青島“喜人” ③白天是地鐵司機,晚上是脫口秀演員!小可用200多場脫口秀講青島“普通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