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中秋佳節,看《紅樓夢》里怎么過中秋?

2019-09-13 08:28 半島網閱讀 (250516) 掃描到手機

原標題:中秋佳節,看《紅樓夢》里怎么過中秋?傳統民俗的魅力不容小覷

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其實是農耕文化的產物。農歷八月十五這個時節,許多農林作物已經成熟,是個收獲的時節。以八月十五為團圓之節、全家人賞月歡度中秋,此風俗大概興于宋朝。

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便捷的辦法就是讀通《紅樓夢》了”。一部紅樓,幾次中秋,曹公以月作喻,樂景寫悲情。我們來看看《紅樓夢》里是怎么過中秋的。

焚香祭月

紅樓夢里集中寫到中秋節的章節,主要集中于七十五、七十六兩回。

“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賈母盥手上香拜畢,于是大家皆拜過”。

中秋夜,賈母和眾人焚香祭月。其實中秋祭月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據資料記載,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中秋祭月習俗,如今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時期皇帝祭月的地方。中秋節,也是祭月之節。中國古代就有祭月的習俗,《禮記》記載:“祭日于壇,祭月于坎”;“祭日于東,祭月于西”;“夜明,祭月也。”前人注釋說,“夜明”是名詞,指祭月之壇,其實可能也是時間——即用祭月時間來命名祭月之臺。八月秋高氣爽,十五之夜月圓而明,是一年之中最佳的“月明之夜”,所以于此夕祭月。祭月是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雙全等心愿。據說宋代祭月,男性一般求的都是功名利祿,女性則是求貌美如仙。一直到民國時期,祭月活動都很盛行,后逐漸式微,近幾年又重新受到了重視。

無論哪個時期,明月承載著人們的思念。據《析津志·歲紀》記載,八月,元朝皇帝尚在上都避暑未歸。中秋之夜,皇帝在穆清閣上飲酒賞月,而他手下的人已經歸心似箭了:“多人南歸之心早已合矣”,“其下百辟(注:即大臣)、執事、駕前樂工、伎女,思歸尤為浩切矣”。

賞月賞花

賈母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廳上去。眾人聽說,就忙著在那里去鋪設。

賈母又命將罽氈鋪于階上,命將月餅西瓜果品等類都叫搬下去,令丫頭媳婦們也都團團圍坐賞月。

中秋賞月的習俗一樣由來已久,最早始于魏晉時期,但并未形成習俗,到唐代才真正盛行起來,而真正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節要到宋代才被定為民俗節日。古人也多有賞月詩句,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等。

當然,賞花也會為節日增添氛圍。探春起詩社一回,也正值中秋前后,這一回賈蕓送了寶玉幾盆白海棠,詩社也因此得名海棠社,眾人便做了海棠詩,后又做了菊花詩,可見海棠和菊花也是這個季節最常見的花。

擊鼓傳花

賈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后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

據文獻資料記載,擊鼓傳花的傳統最早在唐代就出現了,與寶玉生日時眾人玩的“拇戰”“射覆”一樣,都是酒宴上的一種助興游戲。當然,沒有笑話作詩也就成為一種雅興。一向不喜熱鬧的黛玉在湘云的陪伴下來到凹晶館聯起了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兩句悲涼凄楚的詩便出于此時。

來源: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