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是“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目的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遺的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
青島市非遺傳承人王德蕊:剪紙從娃娃學起 也讓外國朋友來學習
半島記者 黃靖斐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提到的“花黃”,就是指用金黃色的紙剪成的女性額飾,剪紙也是大家接觸較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一項民間藝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臺興路社區服務中心的“德蕊剪紙藝術培訓室”,有一位72歲的王德蕊老人,她從事剪紙已有40多年,她的剪紙之路從小時候萌芽,但年過百半才開花。作為青島市非遺傳承人,她近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對于剪紙,我就像料理孩子一樣打理它”。現在還有不少外國朋友也跟王德蕊學剪紙,“讓剪紙藝術走出國門、發揚光大”,王德蕊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德蕊介紹,她自幼受到母親熏陶愛上了這門藝術,“小時候,每次母親剪窗花,我就跟著看,她看我喜歡,就教我剪比較簡單的古銅幣,剪好后貼在窗上,特別好看。”自學生時代她便把剪紙藝術融入到班級的黑板報中。上學工作時,王德蕊只能業余的時候剪紙,退休后剪紙則成了她的專業。”我最喜歡剪人物作品,因為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每一個歷史故事都富含了歷史文化,可以通過故事去傳承、教育、影響別人“。
王德蕊說,剪紙是一門手藝活,要想剪一幅惟妙惟肖的好作品,離不開扎實的基本功,特別是對于線條的要求,更是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剪紙的元素方面,需要剪的流暢,構圖要適應這些元素,線、面、點、虛線,其中線是最重要的,直線要流暢、曲線要圓滑,這都需要基本功。”
膠南剪紙以瑯琊、隱珠、寶山鎮為代表,在經年累月的創作中,王德蕊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相結合,以簡潔明快的手法,獨具匠心的巧思,剪出應用于當下生活的現代剪紙。“以前的剪紙是小草、小花、小動物那些,現在我們的剪紙內容則是和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王德蕊說,像西海岸新區成立五周年時,她就搞了一個大的創作,把啤酒之城、影視之都、音樂之島、會展之濱等元素都加入到了創作中。疫情期間,她也創作了《萬眾一心共戰疫情》等作品。
“我的母親和老一輩的剪紙手藝人,剪紙不需要畫稿,拿起來就能剪,看見什么剪什么,想剪什么剪什么”,王德蕊介紹,現在很多剪紙是機器做的,手工的部分就被扼殺了。因此,這一傳統手藝的傳承就非常重要。”王德蕊近幾年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傳播”和“教學”上,除了吃飯睡覺,她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更多的時候進校園、去社區,把這門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她把膠南剪紙手工藝做成教材,并且在傳播上有了新思路,不再只針對成年人,而是偏向于小孩子,還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剪紙內容在學校上課,喚起大家的學習剪紙興趣。 她把剪紙做成課件。課件內容有剪紙的起源、創造和發展;剪紙的價值、剪紙的分類、剪紙的方法等,把這些課件做成幻燈片的形式來給學生看。
王德蕊說,“剪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現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剪紙上了,就想把剪紙藝術做得越大、傳承得越長遠越好。“今年被評為青島市市級非遺傳承人,王德蕊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傳承人不只是傳承剪紙技藝,還要讓剪紙文化傳承下去,讓人們知道剪紙的起源,發展、價值、分類、方法、剪紙語言、剪紙名人及他們的代表作,讓人們了解,特別是讓孩子們知道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瑰寶,我們都要好好保護,孩子們再傳給他們的下一代,一代代傳下去,我們的剪紙藝術不久源遠流長了?”
- 青島市舉辦青島地名好品&適老化產品惠民市集
- 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防范“代理退保”風險 守護自身合法權益
- 致敬“希望英雄”,青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持續壯大
- 從“達標”到“示范”!青島市市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三大亞專業通過國家級評審
- 青島市口腔智慧診斷系統正式發布!居民足不出戶完成自檢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病房雙院區全面啟用,構筑中西醫協同診療新高地
- 房源“一房一碼”!青島市住房租賃、存量房交易兩大平臺正式上線
- 提升群眾看病滿意度!青島市口腔醫院推進智慧化口腔服務體系建設
-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青”風撲面——看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這樣書寫“金融為民”答卷
- 相約周二下班后!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夜間心理咨詢門診正式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