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九省(區)海陸聯動 青島藍谷——海洋資源巨無霸的理想
原標題:政前方 | 青島藍谷,海洋資源巨無霸的理想
助力九省(區)海陸聯動,輻射膠東五市海洋經濟
青島藍谷,海洋資源巨無霸的理想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徐杰
19日下午,“網?觀九省,云?看黃河”沿黃河九省(區)網絡媒體聯盟采風團和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探訪膠東2020”實地采風團來到青島藍谷。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和中國華錄集團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采風團見識到了青島藍谷海洋資源的強大。
不論是助力黃河九省(區)的“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還是輻射膠東五市海洋產業,藍谷都有無限潛力。
采風團參觀中國華錄集團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
藍谷海洋資源,高端!
第一站,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一進展覽大廳,首先映入采風團成員眼簾的是一排海洋科考船的縮小版模型,“科學”號、“東方紅3”號、“向陽紅01”號……這些展示的千噸級以上的科考船還只是深遠海科考船隊的一部分。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深遠海科考船隊持續拓展與完善,船隊規模已近30艘,形成了以青島為核心、輻射全國的海洋科考共享體系,成為全球功能最全、規模最大的科考共享平臺。
“這還是頭一次看到這么多的科考船模型,讓人震驚,海洋科考離不開科考船,通過這個龐大的科考船隊,足見青島的海洋科技力量的基礎強大。”采風團成員感慨地說。
開放與共享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突破世界前沿重大科學問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率先掌握顛覆性技術才是該實驗室的使命所在。
參觀過程中,可燃冰、多金屬結核、透明西太平洋-印度洋-中國海(兩洋一海)觀測系統等重大海洋科研成果,一次次吸引了采風團一行的目光。特別是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定點觀測網,“兩洋一海”觀測系統關鍵海區實現了實時化,進入實時傳輸新階段。這些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走向深藍的過程中,一次次聚焦世界的目光,也更加增強了打造世界級藍色高地的信心和實力。
離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采風團又來到中國華錄集團的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在該產業園布局的海洋業務方向和產品中,一個名為“海釣公園”的海洋信息集成服務受到了采風團的關注。
該系統通過搭建“海釣云腦”,綜合利用視頻AI感知系統、船體識別系統、無人機巡航系統等前端信息感知系統,可以對整個海域釣場的各種監控對象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并通過門戶網站、打造“宣、看、購、服、玩”于一體的海釣服務平臺,更好地服務海釣旅游產業的發展。
海洋人工智能服務同樣是該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的亮點之一,該產業園研發的海洋浮游生物原位觀測產品,最大工作水深近1000米;集成CTD等海洋傳感器,在空間、溫度、鹽度等多種變化的環境條件下,快速測量浮游生物的生物種類、豐度值及分布模式。
采風團參觀中國華錄集團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
平臺效應凸顯,共贏!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和中國華錄集團的智慧海洋大數據產業園,只是藍谷強大海洋資源的縮影。
作為青島市委市政府助推海洋強國戰略而打造的,以海洋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自2012年啟動后,青島藍谷已經引進建設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46個“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
藍谷強大的海洋資源已經凸顯平臺效應。6月1日,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成立大會在青島藍谷舉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青島)、深海基地、航天科技九院十三所、山東易華錄、青島海檢集團、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等43家成員單位齊聚鰲山灣畔,內聯、外接,聯手創新、共謀發展。
“內聯”促進了藍谷院所間、院企間、企業間的聯合創新、產學研對接以及產業鏈協作。聯盟成員青島糖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10余人的小微型企業,卻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腦苷脂與鞘磷脂的公斤級合成,為世界化工巨頭荷蘭DSM供貨,這得益于其與同在藍谷的山東大學的深度合作。
“外接”則推進了更廣泛的要素整合,是對藍谷現有資源的有益補充。據統計,聯盟現有成員鏈接的國內外頂級大學、重量級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組織就有近300家,其中不乏亥姆霍茲聯合會等歐美頂尖研究機構,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中國航天、中國船舶、中電科等行業龍頭。而且,這種資源的鏈接正在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上市公司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在青島校區內共建環境技術研發中心的同時,在藍谷落地了全資子公司。航天科工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合作基礎上,在藍谷落地了航天時代(青島)海洋裝備科技公司,海洋重力儀項目預計今年將實現產值6000萬元。
九省(區)海陸聯動,助力!
日前在青島舉行的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致力于探討沿黃河流域構建一個“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循環’”的經濟空間,以拉動內需市場增長,對沖外部環境巨變造成的影響,為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探尋全新的增長空間,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山東是黃河流域九省區唯一的沿海省份,青島又是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和沿黃流域最為重要的“出海口”,在“一帶一路”陸海聯動和黃河流域的開放協作上扮演重要角色。
在青島的“海”字文章上,藍谷是注定要書寫上濃重的一筆。
藍谷最大的優勢,便是海洋領域頂級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人才等創新資源高度集聚,無論國內、國外,都很難再復制出這樣一個區域。
截至目前,藍谷全職或柔性引進院士等各類高端人才6000余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涉海精英人才等優勢要素的集中聚集,為藍谷源源不斷注入“裂變”因子。
按照“藍色、高端、新興”定位,青島藍谷構筑起以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術及裝備三大產業為主導,以眾創服務、高端服務、金融三大產業為支撐的“3+3”產業體系,建立以加快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為主體,以科技、人才、金融政策為配套的“1+3”政策體系。
目前,藍谷已聚集了一大批銀行、創投風投等機構,設立了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國信海洋新動能產業基金、魯信現代海洋產業基金、海檢航創檢驗檢測產業基金等多支基金。
上半年,青島藍谷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2.6%,較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持續放量增長,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7.6%。從項目個數來看,上半年藍谷共有在建納統項目109個,同比增長60.3%;新增項目23個,較去年同期增加6個。其中,產業類項目31個,同比增長21.6%;基礎設施類項目23個,同比增長25.3%;社區民生類項目8個,同比增長34.2%;房地產類項目47個,同比增長18.9%。
藍谷正在逐漸成為立足青島,輻射山東乃至全國的海洋科技、海洋產業創新發展排頭兵,將深度助力黃河九省(區)海陸聯動。
膠東海洋經濟,輻射!
參觀完藍谷后,煙臺水母網副總編輯王軍華表示,山東本身就是一個海洋大省,而膠東五市又是擁有海洋資源最為豐富的。青島藍谷作為海洋科研的最前沿,擁有全國23個頂級的研究院所,研究領域囊括了包括海洋氣候 、海洋礦產、海洋醫藥教育,文旅科技運輸等所有的海洋領域。膠東五市在海洋產業領域各有所長,青島藍谷的科研成果可以全方位滿足服務于膠東五市海洋產業的發展,產生產學研強強融合發展的效果,那就不僅僅是一個強強聯合的問題,這將有力助推膠東經濟圈海洋產業一體化發展,把山東建成一個海洋強省。
在最近實施的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方案里,青島市明確要求加強與諸城、高密、海陽等聯動,探索建設半島城市群創新資源和成果轉化共享機制。
“我們落戶青島之初,就定位立足青島、涵蓋山東、輻射周邊。”武漢理工青島研究院院長林慧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究院目前已經在煙臺、威海等城市,對接了上百家企業的不同技術需求。
青島藍谷,正逐漸成為輻射膠東五市海洋產業的新地標。
布局工業互聯網,扛旗!
“城市的開放,最核心最基礎的是產業的開放。工業互聯網就是推動青島開放的重要依托”。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在青島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表示。未來,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重要載體。
“工業互聯網是東西互濟的加速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說,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開始在黃河流域進行布局,勾畫了“一帶一廊一軸”的沿黃大生態藍圖。
當青島正在舉全城之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大背景下,藍谷也乘勢而上,順勢而為,通過平臺整合資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
結合藍谷當前所處發展階段不難發現,布局工業互聯網,抓住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的關鍵節點,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緯度,藍谷有著清晰而又明確的定位。
近期與海爾卡奧斯簽約合作,共建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進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領軍企業深信服,建設全國網絡信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與伽利略資本簽約設立人工智能基金,專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早期投資。不難看出,這些項目全部為工業互聯網概念,這說明在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戰略布局后,青島藍谷要“扛旗”,扛“海洋產業工業互聯網”大旗。這一點,青島藍谷可謂當仁不讓。
- 亞洲皮劃艇盛會首次登陸青島
- 青島故事|今年已完成43例捐獻!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將至,青島4.5萬志愿者待命
- 跟著“艦艇”游青島,青島文旅推出“艦艇開放日”主題線路
- 青島“喜人” ③白天是地鐵司機,晚上是脫口秀演員!小可用200多場脫口秀講青島“普通人”的故事
- 平安人壽青島分公司鄉村行:風險提示送上門 金融知識護安全
- 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 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參加“2025青島金融教育宣傳周” 啟動儀式
- 合眾人壽青島分公司金融教育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
- 創新服務 青島銀行供應鏈金融創新再獲認可
- 青島故事|膠州九龍駐村掛職副書記高緒剛:躬身實干解民憂 扎根基層踐初心
- 青島故事丨青島造血干細胞捐獻量全省領先!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將至,青島4.5萬志愿者待命,今年已完成43例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