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報告 聽市民意見 請市民評議
青島市財政局:聚力提速實體經濟振興
青島市財政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抓住聚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主線,超前謀劃布局,從資金投入、政策引導、要素統籌、以資招商等多個方向協同發力,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搶抓重大發展戰略機遇,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力保障。
一、“投入+減負”并舉,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一)加大直接投入
2022年市本級財政支持制造業發展資金規模達19.8億元,同比增長36.74%。兌現技術改造獎補資金10億元,支持1054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帶動社會技改投資72億元;投入2.5億元,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省級專精特新等高成長企業200余家,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超過100個;投入3.5億元,支持全面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助力我市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7位。
(二)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創新“三頂一疊加”機制,推動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直達快享,對助企紓困、穩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1-10月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577.1億元。其中,累計為4萬戶企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415.3億元,是去年全年的4.8倍。新增減稅89億元,新增降費11億元。累計辦理緩稅緩費61.8億
二、優化政策支撐,搶占實體經濟發展先機元。
(一)完善提升政策體系
圍繞創新升級、高端集群、新興產業等重點,出臺技改獎補、工業轉型升級、優質企業獎勵等多項普惠政策,打好 “政策組合拳”。
(二)精準瞄向新興產業
出臺《青島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前瞻布局半導體設備及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領域,優化產業聯動生態系統;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等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緊盯新興產業專業化園區建設
落實“一園一策”要求,支持建設具有強競爭力分領域專業園區基地。已出臺《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園區、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新材料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落地。
(一)助力科技創新賦能實體經濟三、放大要素賦能,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支撐
實施財政支持科技發展資金“撥改投”, 2022年實施“撥改投”1.73億元,支持管華詩院士團隊海洋新藥研發、海洋國家實驗室超算運維。下放科研經費自主權,實施包干制、揭榜掛帥,完善科研立項和經費分配機制,鼓勵高校院所精準對接企業和產業需求,力爭科技創新資金投向企業比重達到90%。
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022年投入6億元,用于推動“人才強青”戰略實施;出臺《青島市促進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實施細則》,將資助標準提高到40萬元,引導更多博士后人才入職企業;出臺《青島市研究生實習生活補貼發放管理實施細則》,對符合條件的碩、博研究生,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實習生活補貼,將更多高層次人才“引進來”、“留下來”。(二)助力人才集聚賦能實體經濟
(三)助力金融支持賦能實體經濟
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金融資本注入。出資2億元設立政策性轉貸引導基金,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短期周轉資金;累計投入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超1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充實政府性擔保機構資本金,制定青島市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業務獎勵等政策,引領金融活水持續注入。
四、強化以資招商,加速實體經濟發展引擎
發揮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招商,市級財政以177.4億元認繳出資,構建了總規模達1392.9億元的立體式政府投資基金矩陣,杠桿倍數近8倍。截至2022年10月,累計投資項目1058個、投資額超408億元;投資項目中,初創期、早中期項目已上市的企業54家,獨角獸、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制造業單項冠軍、高新技術企業等90余家。
- 聚力推進“人工智能+”|逄曉男:錨定“AI+鋼鐵”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鋼鐵產業全工序
- 山東聚力推進“人工智能+”|前沿觀點碰撞,大咖爆出哪些“金句”?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山東|三澗溪村:溫暖足跡照亮振興之路
- 青島市舉辦青島地名好品&適老化產品惠民市集
- 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防范“代理退保”風險 守護自身合法權益
- 致敬“希望英雄”,青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持續壯大
- 從“達標”到“示范”!青島市市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三大亞專業通過國家級評審
- 青島市口腔智慧診斷系統正式發布!居民足不出戶完成自檢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病房雙院區全面啟用,構筑中西醫協同診療新高地
- 房源“一房一碼”!青島市住房租賃、存量房交易兩大平臺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