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山海時評 | 糧滿倉 好“豐”光:從豐收畫卷看中國飯碗的底氣

2025-08-19 14:17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78930) 掃描到手機

半島網評論員 許欣

金秋時節,廣袤的田野馬上要鋪展開豐收的壯美畫卷。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夏糧產量達2994.8億斤,已再次實現穩產豐收。沉甸甸的麥穗、金燦燦的玉米、圓滾滾的馬鈴薯......不僅裝滿了農民的糧倉,更為國家糧食安全筑牢了堅實根基。這場來之不易的豐收,是政策支撐、科技賦能與農民汗水的結晶,生動展現了中國飯碗的十足底氣。

回望今年的糧食生產之路,可謂風雨兼程。北方部分地區的罕見洪澇與華南持續多日的干旱,都曾為豐收蒙上陰影。然而,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困難從未阻擋豐收的腳步。國家政策的有力保障如及時雨般滋潤著每一寸土地,農業科技的強大支撐似定心丸般守護著每一株莊稼。如今,回望金黃的麥浪隨風搖曳,遙看飽滿的谷粒堆滿糧倉,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豐收的喜悅。

這份喜悅的背后,離不開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支撐。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0億畝。這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良田,在今年抗旱減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實現了“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的目標。正是這些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既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率,又增強了農業抗災能力。

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顯著提升為糧食豐收注入了強勁動力。當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突破75%。在今年夏收中,全國投入聯合收割機80多萬臺,其中跨區作業的超20萬臺,將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成熟的區域互助機制和應急響應體系,確保了夏收工作高效有序推進。機械化作業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有力降低了糧食損耗。

政策保障方面同樣成效顯著。今年,國家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支持體系,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面,啟動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些政策的落地見效,既保障了農民收益,調動了生產積極性,又穩定了糧食生產預期,為全年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令人振奮的是,農業科技的持續進步正在為糧食生產注入新動能。從優質品種選育推廣到精準農業技術應用,從良田建設到良法創新,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正在改變傳統“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這種以科技為引領的發展模式,推動著我國糧食生產能力持續攀升。

倉廩實而天下安。當前,夏糧豐收的喜悅仍在心間,廣袤田野又將迎來新的耕耘時節。在東北黑土地上,玉米正拔節生長;在江南魚米之鄉,晚稻開始抽穗揚花;中原大地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小麥播種做著準備。這場人與土地的永恒對話中,中國農民始終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智慧,在沃野千里間書寫著現代農業的新篇章。

放眼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糧食生產的底氣將越來越足,“糧滿倉”的好“豐”光必將持續照亮鄉村振興之路,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成色更足。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