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明師之道”育新苗!從“亮相課”到“尖兵夢”,全體師者抱團筑教育根基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代代傳承的堅守與創新;學校的發展力源于教師隊伍的活力與深耕。在辦學已有15年的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里,處處藏著教育最溫暖的模樣,青年教師反復打磨板書;資深教師把備課筆記分享給年輕同事……青年教師是這里奔涌的“后浪”,全體教師手拉手,既托著青年教師成長,更護航一屆屆學子走向遠方。
搭穩成長“扶手,讓青年教師“站穩”講臺
“讓青年教師成為每個年級組、學科組里的尖兵。”二實驗副校長王玉東告訴記者,這是學校對年輕力量的期許,也是學校培養工作的核心方向。面對青年教師占比高現狀,學校搭建起“組織保障+多維培養+動態評價”的閉環培養體系,為青年教師鋪就成長快車道。
學校成立“明師之道”青年教師成長聯盟,將30歲以下教師全部納入,30~35歲教師納入梯隊培養,按校區分為三個團隊,由副校長親自掛帥分管,組長統籌。小團隊內定期開展教研交流、經驗分享,讓青年教師告別“單打獨斗”。
培養上,“理論充電”與“實踐練兵”并行。讀書工程劃定必讀書目,借分享會落地教育理念;推行“先聽后上,即時快評”,課后即時研討解教學痛點;三課比賽與基本功大賽,錘煉課堂把控能力。青年班主任則“師徒結對”,“1對1”跟崗學習。為防培養流于形式,學校推出電子《青年教師成長手冊》,記錄成長軌跡;建立“學生評教+同行互評+學校終評”機制,讓青年教師成長有跡可循,穩步邁向“尖兵”目標。
于細節中成長,從“新秀”蛻變為“尖兵”
二實驗30歲以下教師占24.8%、30~35歲教師占9.6%,超三分之一的年輕力量,是點亮課堂的“新星”,更是守護學生未來的“引路人”。系統性的培養,讓青年教師快速褪去青澀,青島市基本功比賽中,周鑫老師獲一等獎并受邀到嶗山區交流經驗,管夢嬌老師拿下一等獎第一名;區級命題大賽,學校團隊“一出手就是特等獎或一等獎”,青年教師在試題篩選、合成中承擔主力工作,與中老年教師默契配合,形成“老帶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環。
此外,青年教師的成長還輻射到校外,兄弟學校紛紛借鑒其培養經驗;校內干部、班主任隊伍中,年輕力量漸挑重擔,不少年輕班主任帶班級獲佳績,印證“年輕不是短板,而是創新優勢”。
教師“團隊作戰”共同托舉學生未來
青年教師成長離不開全體教師支撐,學校發展源于隊伍同心聚力。2025年新初一本校區18個班、分校區6個班,辦學規模創新高;15年來,學校憑亮眼成績成“育人搖籃”。2025年150余人考入2中、58中;15年來,40余名清北學子的初中時光,都印著二實驗的印記。
這份成績背后,是二百余名教師的耕耘。學歷達標率100%,27.3%教師有碩士學位,10個名師工作室、1個勞模工作室;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1人,市級優秀教師等43人。從青年教師的“破土而出”到全體教師的“抱團成長”,二實驗秉持“和家長、學生一起打敗問題”的理念化解難題,用專業與愛心成就每一個生命與夢想。
(半島全媒體記者 金鑫)
- 青島故事|市北青年蔣炆劼:從軍營尖兵到AI創業者
- 立責于心、成雅于行,詮釋教育初心與擔當——“責雅教育”的師者答卷
- 烽火再燃|從“海防尖兵”到茶界先鋒!退役軍人孟慶團投身嶗山茶三十余年,帶動產業升級
- 熱血傳真情,師者顯擔當,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學校教師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 行動派·院士訪談|陳松林:破譯基因“密鑰”,為“藍色糧倉”育新種
- 島城警事丨首戰抓獲盜竊團伙、通宵找回走失老人……視頻比對尖兵在平凡中傳遞滾燙的守護力量
- 師者如光映東西,追光而遇共協作
- “警營汪汪隊”:無言戰友,利刃尖兵!記者探訪青島市公安局警犬訓練基地
- 處突尖兵大擂臺,機場公安拔得頭名
- 何以中國·弦歌不輟|中國教師博物館:在這里,讀懂中國師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