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萊西經驗”蹲點記丨一個會開了64年!從“小莊扶”到“大莊扶”,村民過上“六有”生活

2025-09-17 08:34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20519) 掃描到手機

編者按

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發端于萊西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山東增強進取意識,勇探新路。

1990年8月,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在萊西召開,對“萊西經驗”進行系統總結提升,并在全國宣傳推廣。

35年來,萊西市始終錨定“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核心主線,讓黨組織成為統籌鄉村資源的 “主心骨”,把 “萊西經驗” 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讓 “萊西經驗” 的民主基因融入鄉村治理全過程。

走過35年,為深入詮釋新時代的“萊西經驗”內涵,2025年1月至8月,半島全媒體記者歷時8個月,蹲點萊西市11個鎮街,探訪智慧農業發展、對話鄉村發展帶頭人、解析黨建聯建共建成效,看萊西如何在黨建引領下,讓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起,《“萊西經驗”蹲點記》專欄開欄,敬請關注。


作為“萊西經驗”發源地之一的萊西市沽河街道后莊扶村,黨員干部晨會每天雷打不動,從1961年一直開到了2025年。

每天的晨會內容,王希科都要記到本子上。

一個會,何以連續開了64年?為什么要天天開?每天會上說些啥?如何才能不搞成形式主義?連著開了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用?

一連串的問題,村黨支部書記王希科心里有答案;從之前的后莊扶村到如今的莊扶新村,村民們也嘗到了村莊發展的“甜”。

如今,后莊扶村的村民,絕大多數都住上了樓房。

“班長”要領好頭

7月4日早上7點,記者來到莊扶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時,王希科已經站在了門口。

“書記,晨會一會兒就開嗎?”

“已經開完了。”

“不是7點半嗎?”

“夏天天長,我們不到7點就來了。”

這天的會,主要討論了五個問題:老村修路、村民房前排水、環境衛生清理、學生防溺水、面粉廠維修。

“那個地方讓它坡度大一點,不行別讓水往東淌了。”

“下管子不行,就堵死了,不如挖個明溝。”

坐回辦公桌前,王希科和對面的支部委員王希利還在討論著。按照王希科的說法,晨會不用講究形式,“有啥事就說啥事,有時候我們站著就把事兒說完了”。

返回辦公室后,王希科(右)還在和支部委員王希利商量著村里的工作。

說些什么事兒呢?

“一是匯報查漏昨天的工作、二是傳達上級的精神、三是布置當天的工作。”王希科說。

2019年,萊西市啟動全域村莊建制調整,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育強基層班子隊伍,選取優秀的黨組織書記作為新村黨組織人選。調整后,后莊扶村與前莊扶村、前進村、孫家泊村等7個自然村,合并成為莊扶新村,王希科任新村黨委書記。

從2002年接任后莊扶村支部書記,再到擔任莊扶新村黨委書記,這個會,王希科至今已經開了23年。為什么能堅持這么長時間?王希科認為“班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老書記從1961年開始,上任書記也這樣做,我也得這樣。關鍵它是個好事兒。”

六年前,王希科把晨會復制到了其他七個自然村,還要定期開整個新村的晨會。

“俺村真好,昂”

按照常例,每天的晨會在7點半進行。選擇這個時間點,王希科是有考慮的。

“我們企業的工人是8點上班,九聯的財務部也是8點。7點半開會,村民辦完了事兒,既不耽誤上班,也不耽誤到九聯報銷。”

2004年9月1日起,后莊扶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民的醫療費在醫保報銷后,剩余部分村集體報銷40%,“村企共建”企業九聯集團報銷60%。

作為村里土生土長的企業,九聯集團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一直不忘反哺村莊,不僅為村里建了幼兒園、小學,還陸續為村里建起25棟居民樓,每月給村里的老人發放現金補貼,對考上大學的孩子給予獎勵,等等。目前,村里80%以上的勞動力在九聯集團上班,月均工資4500元。

從7月4日早上7點到7點35分,陸陸續續有10名村民到了黨群服務中心,大部分是報銷醫藥費的。

從7月4日早上7點到7點35分,陸陸續續有10名村民到了黨群服務中心,大部分是報銷醫藥費的。

今年66歲的王振慶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每個月都需要到醫院拿藥。最近這次,買藥花了二百五十四塊八毛錢,其中醫保報銷了一百八十六塊錢。

村民王振慶(左一)來報銷藥費。

這次,王振慶拿到了六十八塊八毛錢的報銷款,藥錢自己一分沒掏。

65歲的宋桂花跟王振慶前后腳,走完報銷程序后,她溜達出黨群服務中心,往西300米,就是九聯集團。上電梯到了三樓財務部,交上報銷單,不到五分鐘,她就拿到了報銷款。

來到九聯集團,宋桂花(左二)不到五分鐘就拿到了報銷款。

“看病不花錢,家里的老人每個月還能領現金,俺村真好,昂?”宋桂花的眉眼間都透著高興勁兒。

一步也離不開黨支部

上午8點6分,來辦事的村民陸續散去,王希科打算去村里的面粉廠看看。

這幾天,面粉廠的倉庫正在做防潮改造,“這是我們的村辦企業,一直是村里在管理,不常去看看不放心。”

村里的面粉廠建于1981年,第二年,加工小麥達270萬斤,純收入4萬元。到了2024年,面粉廠為村集體上交的純利,已經達到200多萬元。

然而就是這家面粉廠,當初眾多村企改制時,很多人都建議黨支部把它包出去。“很多人跟我說,現在沒有村辦企業了,你包出去,也就不用費那個腦子了。”

但集體經濟的“賬”卻是這樣算的:作為村里僅剩的一家集體企業,包出去,每年的費用就固定那幾個錢,關鍵是,村集體經濟就失去了“造血”的能力。

擔任莊扶新村黨委書記后,王希科的擔子更重了。他帶領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工作協調推進小組,注資成立強村共富公司,承接物業管理、村莊基礎建設、勞務派遣等業務,并整合8個自然村的土地資源,流轉了1000余畝地,重點規劃和建設了現代農業發展區、食品產業集聚區、創意田園休閑區3個產業區。通過土地整理、土地流轉差價、出租自建的高效農業大棚、與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的30%收益分成等方式,集體年增收達200余萬元,加上沽河街道稅收獎勵、土地補償等,集體年實現收入600余萬元。

“說莊扶,道莊扶,別看莊扶分田到了戶,一步也離不開黨支部。”這是30多年前,后莊扶村民自編的順口溜。如今,村民們已經過上了“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六有”生活,但王希科仍沒有歇口氣的念頭,“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區域融合、共同富裕道路,實現由小富裕到大富裕、小幸福到大幸福、小莊扶到大莊扶,讓全體村民都過上幸福生活。”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紀新慧 李偉志 李曉哲)

來源:大眾新聞·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