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得天獨厚,有山、有海、有帆,山海相依、與城為伴,山、海、城完美融合,這便是青島!70年輝煌歷程,70年滄桑巨變。在這70年里,青島這座城市在不同的時間,呈現著不同的風貌,美麗青島...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聽共和國同齡人講述青島港變遷
半島記者 郝春梅
青島因海而生、憑港而興。
港口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和聯通世界的窗口,是青島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屬性。
青島港自1892年開埠以來,在12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的70年間,港口發(fā)展迅猛,貨物吞吐量由1949年的72萬噸跨越到2018年的吞吐量超過5.4億噸。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青島港多年的追求成為現實。如今,作為山東港口集團重要一份子的青島港在更大、更高、更廣闊的的平臺上激流勇進、跨越發(fā)展,再起新征程。
■憶往昔,破敗不堪,百廢待興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港從此獲得新生。
解放時,青島港共有6座碼頭,從1號碼頭到6號碼頭,泊位護木斷裂,混凝土板樁斷,填沙流失等現象隨處可見,幾乎所有的碼頭都有1個或幾個泊位已無法使用。面對著舊中國留給青島港的這樣一副爛攤子,人民政府響亮地提出“以港養(yǎng)港”、“以航養(yǎng)航”的治港方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克服財政緊張等困難,用勞動人民的雙手重整河山,讓解放了的青島港展現出勃勃生機。于是,全面恢復青恢復工程首先從測量水深、疏浚航道和港池開始。
在進行碼頭修復的同時,青島港的生產也得到同步的恢復和發(fā)展。
1949年上半年,年吞吐能力為400余萬噸的青島大港,實際只完成了28.5萬噸。青島解放的當天,黨組織便組織了渡海至5號碼頭的煤炭裝卸。青島港工人6月2日開始復工,1949年下半年便超過了解放前上半年的水平。1950年碼頭初步修復后,港口的吞吐量比1949年增長了1.17倍。到1952年,青島港的吞吐量恢復、增長到了132.1萬噸。
■共和國同齡人追憶:從肩扛手搬到集裝箱運輸
在青島港采訪的當日,記者有幸見到了青島港的老員工、共和國的同齡人陳永利老人。陳永利出生于1949年9月23日,剛剛過完自己的70歲生日。
說起在青島港的歲月,老人記憶猶新。從17歲初中尚未完全畢業(yè)進入青島港,陳永利在這里一干就是43年,見證并參與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青島港人艱苦奮斗和飛速發(fā)展的卓絕歲月。
“我曾在碼頭上干了四年裝卸工”,那時,17歲的陳永利體重不到100斤,每天卻要搬、抬、抗少則50斤、多則200斤的貨物,每天的行頭是一件大粗布工作服、頭戴柳條安全帽、頸上一條墊肩、身下兩個裹腿,“從后邊看所有人都一個模樣,到了下班的時候,又全都成了大花臉”,陳永利說,那時候碼頭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卸煤、卸瓜干、瓜渣、礦石、礦粉等,粉塵嚴重,灰頭土臉,出大力,流大汗,是最辛苦的工種。
即便是在重體力勞動無法被取代的年代,青島港也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逐步推進機械化,千方百計把碼頭工人從笨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1954年初,青島港添置的6部萬能機和1臺吊車出現在碼頭上。這年10月,又有30部電動搬運車和5部萬能搬運車投入港口生產,青島港成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機械隊,港口裝卸向機械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充滿希望的第一步。從此,港口年年增添新的機械設備,貨物裝卸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大大減輕了工人們的勞動強度。
具體到陳永利老人身上,就是他在干了四年裝卸工以后。
1971年,青島港組建調度室,并配上了兩部調度電話和一輛自行車。一部外線電話負責跟外來貨主等業(yè)務單位聯絡,一部內線電話負責調度、安排裝卸隊、機械隊的工作,而相比起“腿兒著”,有任何緊急情況和突發(fā)任務的時候,當然是自行車更加“風馳電掣”,調度室逐漸成了大腦一般的指揮中心,青島港碼頭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越來越突出。
1972年,青島港1號碼頭改造工程竣工,5臺門機拔地而起,高大的機身,長長的鐵臂,一字排列在1號碼頭南岸壁,十分雄偉壯觀。數噸重的貨物,門機輕輕一抓就騰空而起,如同老鷹抓小雞一樣輕松,給車船裝卸、特別是車船直取帶來了極大方便。1973年,青島港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
、到1980年以后,陳永利工作的指揮中心有了“閉路電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監(jiān)控,通過監(jiān)控可以看到碼頭現場的作業(yè)情況,掌握到第一手資料的調度員可以機動、靈活的處置業(yè)務,不久,又有了報話機,大家可以直接通過報話機溝通現場業(yè)務和突發(fā)狀況,整個工作流程更加快速、便捷、高效。
陳永利老人說,早先,青島港碼頭有個工具庫,里面有“四多”,分別是鐵鍬多、耙鉤多、嵌棍多、網兜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的工作手段和設備,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碼頭工人們自力更生,發(fā)揮聰明才智,發(fā)明了自動摘鉤,解放了負責摘鉤的勞動力,提升了效率,保證了安全,“發(fā)明了抓斗,如果是抓粉狀貨物,就用兩瓣抓斗;抓塊狀貨物,就用六瓣抓斗;還有專門用來抓取帶包裝貨物的抓包機,這些機械設備都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提升了效率,以往只能手搬、肩抗的碼頭工人們,用勤勞和智慧解放了自己,贏得了尊重,為青島港的發(fā)展貢獻了力量。
此后,在一代又一代青島港人的努力奮斗之下,青島港逐步實現了成組運輸、組裝運輸,后來又實現了集裝箱運輸,這些設備和手段,讓陳永利老人和曾經的同事們驚嘆不已,如今的青島港,建成了花園式港區(qū),干凈整潔,無論是散裝貨、袋裝物還是件裝物,碼放在港區(qū)碼頭,像積木一樣規(guī)整。
陳永利感慨地說,他親眼見證了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見證了設施設備的改進,見證了碼頭工人們勞作方式的提升,“很感慨,很震撼,以前不敢想的,后來都實現了,特別振奮人心!”
今日智慧港口水平領先世界同行
青島港區(qū)為常年不凍不淤的深水良港,已實現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干散貨船的常態(tài)化靠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世界最大集裝箱船靠泊的港口,具備靠泊世界最大油輪的能力。
2014年6月6日,青島港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1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山東首家A+H港口上市公司。如今的青島港由大港港區(qū)、黃島油港區(qū)、前灣港區(qū)、董家口港區(qū)等青島四大港區(qū)和威海港組成。青島四大港區(qū)目前運營的生產性泊位共95個,包括老港區(qū)29個、黃島油港區(qū)11個、前灣港區(qū)38個、董家口港區(qū)17個。
青島港已成為城市公共的服務平臺,擁有一大批當今最大最先進的專業(yè)化深水碼頭,青島港建設投產了40萬噸級的礦石碼頭、45萬噸級的原油碼頭、可停靠2.1萬標準箱船舶的集裝箱碼頭、20萬噸級煤炭碼頭、董家口港-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等一系列碼頭建設項目。
已成為中國聯通世界的窗口。蜚聲海內外的效率在這里相繼誕生,集裝箱裝卸效率、鐵礦石單機接卸效率世界第一。眾多船公司在青島港增航線、上大船、促中轉。青島港擁有超過165條航線通往世界上的700多個港口,其中,外貿航線有136條,是中國北方地區(qū)航線最密集的港口。
青島港建設智慧港口,全方位深度融合工業(y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和新能源等技術,攻克十多項世界性碼頭技術難題,打造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領先的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與2017年5月11日,投入商業(yè)運營,相比傳統(tǒng)碼頭作業(yè)的效率提升30%,節(jié)省工作人員70%,也是世界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
2019年1月18日,青島港在自動化碼頭上成功完成了基于5G連接的自動橋吊控制操作,率先實現了通過無線網絡控制設備抓取和運輸集裝箱,是全球首例在實際生產環(huán)境下的5G遠程橋吊操作,引領、推動自動化碼頭再度實現技術升級,繼續(xù)保持全球自動化碼頭的領軍地位。
青島港正立足“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重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聯通世界的窗口”的新定位,提速由目的地港向樞紐港、由物流港向貿易港“兩大轉型”,把“青島港的智慧化”變?yōu)椤爸腔刍那鄭u港”,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構建更加高效便捷、開放包容、具有國際水準的口岸服務新體系。
- 創(chuàng)歷史新高!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紙漿發(fā)運量同比增長48%
- 豎屏微視頻|習近平眼中的“好老師”
- 通過竣工驗收!青島港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預計本月投產
- “日本八路”之子用普通話講述父親:在山東被俘,受到教育和感化,轉變?yōu)榱税寺奋?/a>
- 海上新山東丨青島港:全球貿易新動脈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二戰(zhàn)救援奇跡
- 為何戰(zhàn)旗美如畫?8位閱兵擎旗手講述戰(zhàn)旗背后的故事
- 性格有5個特點的人,比同齡人更長壽
-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三個維度,重溫總書記講述的抗戰(zhàn)歲月
- 從港口操作到貿易結算一個平臺就全管了—— 給智慧青島港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