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就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批示的“弘揚沂蒙精神”要求,大眾報業集團擬利用自身優勢,聯合臨沂市委市政府,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籌辦“2019青島沂蒙周”活動。活動...
擦亮品牌古村升級“金銀花之鄉”走出綠色致富路
山清水秀的金銀花之鄉。
金銀花采摘。
文/半島記者 王好 圖/平邑縣委宣傳部提供
這里是山東省74個千年古縣之一,建城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山東第二高峰,蒙山之巔——龜蒙頂雄峙境內,沂河源頭之一的浚河,從這里蜿蜒川流;沂蒙精神的重要組成——九間棚精神發源于此。這里就是位于蒙山之陽的臨沂市平邑縣。平邑縣資源豐富,是“中國石材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近年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平邑最寶貴的財富、最響亮的名片。十幾年時間里,平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到擁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旅游品牌,其先后榮獲全國最佳生態旅游縣、全國縣域旅游品牌百強縣、山東縣域旅游品牌十強縣等榮譽。
特色平邑>>>
擦亮品牌,讓農產品走出去
金銀花,又稱忍冬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是不少中藥方劑中的重要成分。早在1996年3月,平邑縣就被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這里金銀花種植分布面積達65萬畝,年產干花1800萬公斤,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平邑金銀花”還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農產品“雙地標”認證的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258億元。
“平邑金銀花品種豐富,除了傳統的藥用,我們還嘗試做成金銀花紅茶,延伸供應鏈。另外,我們產區連片的金銀花,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花期從五月初見花可以持續到十月,最佳觀賞季節是五月中旬。”平邑縣副縣長武玉梁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要把平邑特色農產品品牌做起來,不斷提高話語權和影響力,從而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金銀花可謂是平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樣本和經典,折射出平邑縣特色農業發展的亮點,更透視出平邑縣農業產業化跳動的脈搏,為平邑的黃桃、山楂、櫻桃、黑山羊等特色產業帶來了綠色現代農業理念。目前,該縣正通過打造“品味平邑”品牌,集中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
美麗平邑>>>
古村蝶變,民宿旅游惠民生
位于平邑縣城西郊1.5公里處的大殿汪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201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古村落”。但由于基礎設施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當地村民守著青山綠水,生產生活卻長期得不到改善。全村沒有一條水泥路,遇到下雨天,人員經常進不去、出不來。如何幫助村民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縣委派駐的幫扶隊伍將目光投向了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11月6日,記者在這里看到,大殿汪·水邑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根據前期規劃安排,村民已經全部統一安置到一河之隔的對岸新建村莊,生活配套及居住體驗得到極大改善。而搬遷后的村落,通過租賃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統一設計改造,在保留原有古村落布局和肌理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優化,“我們這里的民宿用房外墻,就是用了村民家原本的石材進行裝飾。同時對于村落內原有的如植物、水井等盡量保留。目的就是讓入住的游客感受到沂蒙山區的獨特魅力。”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總占地面積3.2萬畝,一期預計2020年五一正式開業。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民宿樣板區已經基本完工,“今年中秋假期,我們的樣板區就已經吸引了客流量近1.5萬人次,高峰時園外排隊入園車隊超過1公里。”項目負責人表示,作為一處田園綜合體,這里不僅可以提供居住餐飲服務,同時還通過跟周邊村的特色農業合作社聯動,推出農事體驗。在休閑度假的同時,體驗農耕樂趣,對于許多城市游客頗具吸引力。另一方面,通過旅游+的模式,周邊村莊的特色農產品和傳統手工工藝成為園區的配套服務,村民可以依托綜合體,發揮各自所長,或農家樂,或特色加工,或特色產品等,實現生活富裕。
產業平邑>>>
綠色智能,產業走上“綠色路”
改革開放以來,平邑縣民營企業“一次創業”的成功更多依賴資源要素,依托石材、石膏開采產生一批資源能耗高、環境污染重的企業。近些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平邑縣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但由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形成了前店后廠、粗加工、無序分布的上千家中小石材企業,關停礦山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平邑縣石材一樣,木業、建材、機械、手套等傳統特色產業處于產業鏈低端、附加值不高的境地。
為破解這些難題,平邑通過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三個工具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引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堅持傳統產業改造與新興產業培育并舉,全面優化重構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推動產業組織全球化、服務化、平臺化,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園區集聚發展、區域融合發展。突出平臺支撐,推動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縣經濟開發區、沂蒙山軍民融合產業園、高端木業產業園、罐頭新動能產業園、石材新動能轉換區、中國棉紡手套城等園區正成為平邑縣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在推進“綠色化”的同時,該縣實施深化工業技術改造,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每個產業培育2~3家標桿企業、5~10家骨干企業,促進企業向“智能化”技改升級。
展望平邑>>>
接入高鐵,發展迎來新機遇
2018年,平邑縣完成GDP344.35億元、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3億元、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1億元、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8元、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居全市首位。
隨著魯南高鐵開通在即,自臨沂到青島只需1個多小時,大交通建設讓“青臨一體化”成為現實。而設在平邑縣境內的魯南高鐵蒙山站,無疑為這里帶來了又一個發展機遇期,制造業、電子商務、旅游等相關產業都將成為大交通的受益者。
根據規劃,平邑縣圍繞打造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推動一大批產業科技項目落地,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將軍民融合、電子商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通過科技和人才為支撐,集聚產業發展要素,加大政策引導、引進高新技術、實施科技研發、延鏈強鏈補鏈,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域旅游產業,到2022年,建成6個旅游特色鎮、50個旅游特色村,旅游景區數量達到15家;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消費總額100億元,旅游綜合貢獻率達到20%,平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高。電子商務產業,到2022年,全縣電子商務總額突破15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90%,培育電商企業3000家。醫養健康產業,到2022年,依托蒙山旅游區長壽生態養生目的地建設,新建康養旅游類重點項目3個以上,東城醫養結合綜合體初步建成,新建重點健康服務類項目3個以上,爭創國家醫養結合試點示范。文化創意產業,到2022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提高10個百分點,力爭占GDP比重達到5%,打造區域性文化創意城市。新材料產業,到2022年,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達到25家,新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75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
- 青島故事|從半畝到300畝,無心之舉養出“蜜罐”,女書記種地瓜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 中國光大銀行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 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4641億元
- 冠軍制造 工賦山東|綠色智造看山東:讓工業呼吸綠色的風
- 幸會中國 | 中國海上綠色“長城”,見證綠色發展的深刻革命
- 《山東新聞聯播》主播說|“綠色心+智慧腦”暢銷全球
- 聚焦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與科技創新!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平行論壇“綠色智慧——共筑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新生態”舉行
- 幸會中國 | 在風與光中書寫綠色發展的中國智慧
- 【擦亮文明窗口 展示行業形象】為愛挽袖,守護生命!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干部職工熱血接力
- 綠色低碳引領 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丨走在前 挑大梁 · 海上新山東
- 青島獲批綠色外債業務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