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蒙山沂水大美新臨沂 人杰地靈紅色譜新篇

2019-11-22 06:39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328638) 掃描到手機

壯美的臨沂三河口

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編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文/半島記者 劉雪蓮 王好 圖/臨沂市委宣傳部提供

這是一片用文明點亮自信的土地。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臨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孔子72賢徒中,有13人生長在這里;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都出生或生活在這里。

這是一片用生命詮釋奉獻的土地。革命戰爭年代,臨沂120多萬人擁軍支前,涌現出紅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

人杰地靈的臨沂,以大美蒙山沂水為身,以紅色沂蒙精神為魂,在新時代用激情書寫奇跡,描繪一幅大美新臨沂的壯麗畫卷。

旅游勝地提質升級

這是一片孕育人間奇觀的土地。

沂蒙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蒙山被譽為“天然氧吧”和“養生長壽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長3800米的莒南天然臥佛被譽為“世界奇觀”;沂水地下大峽谷全長6100米,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沂河小埠東橡膠壩長1247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王羲之故居、山東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平邑自然博物館等一批名勝古跡和旅游景點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

臨沂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尤其是山岳資源、紅色資源、溫泉資源、鄉村資源突出。以蒙山為代表的自然風光游、以革命根據地為代表的紅色游、以東夷文化為代表的人文歷史游、以湯頭溫泉為代表的湯泉游已經成為臨沂旅游的耀眼名片。目前全市9個縣已有6個縣創建成為山東省旅游強縣,數量全省第一,形成了獨特的旅游強縣集群現象。

如何將山水沂蒙的先天優勢發掘好、利用好、推廣好、延續好,是這些年臨沂旅游一直在做的事。

依托于優質的自然生態體系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臨沂旅游正在從景點游向全域游拓展、從觀景游向體驗游深入,旅游圖層日益豐富,旅游產業不斷提質升級。

目前臨沂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171家,其中5A級1家、4A級27家;星級飯店31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均位于市區),四星級6家,國際品牌酒店2家,客房總數4818間,床位總數8185張。

全市旅行社102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5家、全國百強社1家、赴臺資質旅行社1家。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28家、“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7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省級旅游度假區3個、省級旅游商品研發基地15家、省級旅游強縣6個、省級旅游強鄉鎮42個、省級旅游特色村86個。

紅色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扶貧、鄉村旅游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上半年,臨沂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681.9萬人次,同比增長9.10%,實現旅游消費總額420億元,同比增長13.12%。旅游已經成為推動臨沂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內生動力。

沂蒙精神一路傳承

臨沂是沂蒙精神發源地、紅色基因富集區。沂蒙精神所蘊含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優良傳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臨沂人民,也成為這座城市不斷發展、蝶變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年來,臨沂通過統籌政府、市場兩個主體,整合全市沂蒙紅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加快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搭建“紅色沂蒙”智慧運營平臺,做大做強沂蒙紅色教育品牌等一系列舉措,著眼將沂蒙精神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精神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品牌化、全域化、立體化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的“臨沂方案”逐步顯現。

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大地支前女英雄團體“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流傳至今。如今,新時代臨沂扶貧“六姐妹”模范群體正在用實際行動延續著這份紅色基因。牛慶花就是新時代“六姐妹”的代表。

記者聯系到牛慶花的時候,她正在參加縣里舉辦的農業電商技能培訓班。作為新時代臨沂扶貧“六姐妹”之一,沂市蒙陰縣野店鎮北晏子村的牛慶花跟支前女英雄團體“沂蒙六姐妹”恰好是同一個鎮的“老鄉”。

四年前,牛慶花通過參加村里的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培訓班,開始嘗試開網店,從一位務農、帶娃、照顧父母的普通“留守農婦”,成了遠近聞名的電商達人、致富帶頭人,把村里的土特產賣成了“網紅爆款”。同時簽約農戶300戶,幫助16戶貧困戶脫貧。2019年以來,她的網店銷售收入已經近700萬元,僅桃子就賣出了100萬斤。“下一步準備做供應鏈,立足當地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引導更多的年輕人創業、做電商,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牛慶花說,“我認為的沂蒙精神就是,黨群一心,心心相印,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做好自己的同時去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發家致富”。

人民群眾是紅色基因最廣泛的傳承者。近年來,在臨沂各行各業中,涌現出“沂蒙新紅嫂”朱呈镕、最美擁軍人物于愛梅、新時代企業家楷模趙志全、“中國武警忠誠衛士”張楠、鄉村振興的“領頭雁”王傳喜、臨沂國際商城“拓荒牛”王士嶺、“齊魯時代楷模”王成龍、新時代鄉鎮黨委書記楷模許步忠等一大批紅色基因傳承人。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1179.8萬的人口,1.72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臨沂,這個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市,是全國革命老區,也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在革命戰爭年代為勝利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沂蒙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1995年底,沂蒙山區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整體脫貧,2018年底臨沂市基本完成脫貧任務,即將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自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做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部署后,臨沂制定了“1516100”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努力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三生三美”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1516100”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即以鄉村振興規劃綱要為統領,聚焦聚力5大振興,推動實施16大專項工程,重點抓好100項工作任務。

今年,臨沂市財政整合涉農資金10億元,設立了市級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目前已籌集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73億元。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重點投向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小鎮等十二大平臺項目,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加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積極爭創全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一縣一品”創新產品達到64.3億元。

根據省市要求,結合“1516100”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臨沂決定從今年起至2022年以前,利用三年時間重點打造市級鄉村振興十二大項目平臺,其中包括,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26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3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6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60個,市級田園綜合體30個,市級特色小鎮20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20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3個,市級農業“新六產”示范鄉鎮30個和主體創建100個,市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600個、家庭農場市級示范場400個、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到2022年達到90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2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60個。通過示范帶動典型引領,高質量打造沂蒙鄉村振興的載體和平臺,促進鄉村振興在臨沂市科學扎實穩步推進。

文化生態共融共美

進入5月中旬,地處沂蒙山腹地的平邑縣就會被漫山遍野的金銀花點亮,山嶺溝渠是她,房前屋后是她……

在臨沂農民的口中,這是最實在、最美麗的花,她在最貧瘠的土地上生長,既能保持水土,還能帶富百姓,更能做成藥品育養世人,恰如那戰天斗地、艱苦奮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如今,平邑金銀花種植面積已達65萬畝,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流通量占全國的80%以上,年產值達到45億元,帶動31萬人就業。

今年46歲的王劍鋒,1996年退伍返鄉后就一頭扎進了云頭山的荒山野嶺中,白手起家干事創業。如今的山頭已然一片蔥蘢,金銀花、果樹、茶葉等成為了主角。王劍鋒牽頭成立了魯蒙農業科技公司,建立了占地1500畝的種植基地,注冊了“魯蒙”“邑城紅”商標,開發出金銀花紅茶、茶餅、花蕊茶等系列產品,帶富了近200戶農民。

臨沂沒有基礎條件優勢,沒有經濟發達優勢,但卻有沂蒙精神為這片紅色熱土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因此,臨沂堅持讓紅色文化潤澤蒙山沂水,讓紅色文化與良好生態在此實現“共融共美”。

如果說蒙山沂水帶來的青山綠水和鄉村環境的整治提升,是為臨沂鄉村帶來了“外在美”。那么,挖掘整理沂蒙精神,用活用好紅色文化,就是臨沂鄉村獨具特色的“內在美”。

為此,臨沂一手抓沂蒙精神的挖掘、整理和傳承,《沂蒙山》《沂蒙情》《崔家溝》等藝術精品催人淚下,“沂蒙紅色文藝輕騎兵——百村行”活動如火如荼;一手抓鄉村文明行動,在鄉村建設文明實踐中心、善行義舉四德榜、村史館等文明陣地,讓無處不在的文明氣息浸潤鄉村、涵養農人。

近年來,臨沂堅持抓“七改”促基礎設施提升,抓“四清”促人居環境整治,抓“十百千”促典型示范引領,建成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30個,省級示范村92個,帶動提升村莊1000多個,全面打響了“好山好水好風情、美麗鄉村看沂蒙”的形象品牌。

臨沂名片

臨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南鄰蘇北。現轄3區9縣3個開發區,人口1179.8萬,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平原、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市。

文化古城

臨沂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于臨沂城。孔子72賢徒中有13人生長在臨沂。歷史上24孝中有7孝在臨沂。宗圣曾子、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大書法家顏真卿和珠算發明家劉洪等都出生或曾生活在這里。

商貿名市

臨沂商城核心區面積31平方公里,現有專業批發市場131個,經營戶10.2萬家,商品涵蓋27大類200萬個品種,“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客流量30萬人次。

市場繁榮帶動了物流業發展。臨沂是中國物流之都,臨沂商城有物流園區24處、配載線路2000多條,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幾乎所有港口和口岸,日均發送貨物20多萬噸,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30%。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格局。今年前三季度,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3760億元、物流總額5600億元。

資源大市

農副產品產量高、質量好,有花生、黃煙、桑蠶、柳編、銀杏、金銀花、板栗、茶葉八大特色基地和蔬菜、果品兩大優勢產業。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產有78種,其中,白云巖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金剛石、石英砂、陶瓷土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樞紐城市

兗石、膠新鐵路形成十字交叉,魯南高鐵開通。開行了臨沂至重慶、太原、莫斯科(明斯克)等國際國內貨運班列;京滬、日東、青蘭、長深、臨棗五條高速公路環繞市區,高速公路、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515公里和2.86萬公里,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市區距嵐山、日照、連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島港150公里,臨沂綜合保稅區運行良好;臨沂飛機場為國家二級機場,目前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44條,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