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碩士送外賣”是基于理性和現實
專科生“逆襲”讀研、畢業3年后送外賣——據9月18日新黃河客戶端報道,近日,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送外賣一事,引發熱議。這名何同學目前正在重慶江北區從事送外賣工作,在他看來,“碩士”只是一個名稱,不覺得有什么特殊含義,“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養活自己”。
碩士送外賣,是自食其力還是大材小用?正如這位何同學所說,高學歷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鮮。總有人因興趣、機遇等諸多原因而沒能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或在外人看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不論哪種選擇,自食其力從來無關學歷。
僅就此番事件而言,人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一種求職理性。“出力少,賺錢多”的工作,人人都向往。但求職向來是能力與運氣并存,總有人會面臨諸多煩擾。在找到合適的工作之前,拒絕“躺平”和自怨自艾,先“騎驢找馬”干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失為一種現實選擇。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一種“慢就業”現象,即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馬上就業也不繼續深造,而是暫時待在家中慢慢考慮和規劃前路。有統計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即工作”模式而成為“慢就業族”。我們尊重不同人的職業規劃和選擇,但同時要正視,不是所有人都有“慢就業”的實力和基礎。對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畢業生而言,他們沒有那份氣定神閑。
因此,“碩士送外賣”本質上是一個理智的行為。“快就業”找到的崗位雖然可能不是“最向往的”、不是“最賺錢的”,卻可能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這不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有益無害。更何況,人生需要歷練,某種角度上說,諸多經歷都可以為未來的漫漫人生積淀一些經驗和智慧。
勞動無分貴賤。帶著刻板印象去看待“碩士送外賣”,本身也是對學習經歷的一種誤讀,還可能潛藏著對體力勞動者的不尊重。幸福、成功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人追求金山銀海,有人喜歡平淡質樸。重要的是,誰也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誰也不應在不了解實情的情況去隨意點評甚至指責他人的選擇。
- 三人偽裝“外賣員”“釣魚佬”竊取軍事秘密,國安部公布案件詳情
- 新華每日電訊整版聚焦:外賣大戰,戰而不休為哪般?
- 聽·見|開店的不如送外賣的?一位二手餐飲設備回收商眼中的“外賣大戰”
- 財經觀察|曾炒到過萬,如今不到千元!Labubu二手價全線下跌,能否迎來理性回歸?
- 市場監管總局回應外賣平臺補貼爭議:督促平臺合理控制補貼
- 市場監管總局已約談主要外賣平臺,抵制惡性補貼
- 外賣店“AI換臉”,臟亂廚房秒變精品堂食!背后代運營灰產浮出水面
- 財經觀察|歷史第二!A股全日成交超3萬億元,后市怎么走?機構:需理性看待上漲節奏
- 這個暑期“體育外賣”成為家長新選擇,把關教練資質注意這幾點
- 趙陳培 主治醫師 眼科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