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加速推進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
12月13日,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嶗山區就近年來在海洋經濟發展及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的工作進行介紹。
注重平臺搭建,建成市級以上海洋科創平臺53家、博士后工作站10余家,每年推出海洋成果100余項,2023年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第一完成單位為嶗山區涉海主體的共11項,占全省、全市比重分別達26.8%、47.8%。加速建設全省首個海洋人才創新園,國際海洋人才大廈正式揭牌,引進未來海洋食品產業發展中心、“5G+北斗海工實驗室”等海洋科技項目30余個;推動40余家涉海企業、科研院所加入青島市海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深入推進“藍色藥庫”開發計劃,產出新藥研發成果18項,特別是在抗腫瘤藥物、抗乙肝病毒藥物研發方面國內領先。
依托區內300余家規上涉海企業,構建“3+2”海洋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培育海洋高新技術企業4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30余家。海洋裝備產業方面,船舶壓載水、清潔燃料供給系統等新型低碳航運產品占領國際市場,海底復合電纜、風機控制元器件等海上風電重點配套產品實現突破,在細分領域填補國內空白。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加快推進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長江以北首個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全鏈條服務平臺;研發上市創新醫療器械、海洋保健品、海洋功能性食品20余款。海洋信息產業方面,培育“瑯琊泊”“北極海冰”等1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海洋衛星導航、海上測風激光雷達、水聲傳感器芯片等“卡脖子”技術10余項,實現“空天地海”產業一體化融合。海洋金融產業方面,6家金融機構、73項產品入選青島市《金融機構服務涉海企業特色產品匯編》,占比49.7%;制定全球首個藍色資產分類標準,成功發行全國首單“藍色債券”,涉海融資余額突破200億元。
培育海洋人才梯隊,構建“海洋院士-泰山藍色人才-青島市海洋英才”矩陣體系,集聚涉海高校3所,高端人才200余名,吸納各類海洋專業人才2萬余人,逐步形成以“藍高新”為重點的涉海人才高地。打造海洋人才創業“嶗山模式”,發布《嶗山區“校長(院長)基金”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鼓勵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探索實踐海洋領域“人才+產業+資本”招引模式,通過高校教師科技成果轉化、區屬國有企業股權投資、金融機構信用貸款支持多方聯動,孵化培育“高精尖”涉海科創企業10余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 青島市舉辦青島地名好品&適老化產品惠民市集
- 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防范“代理退保”風險 守護自身合法權益
- 近百家咖啡館、半年8萬露營游客……青島嶗山區百果溪谷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片區蝶變
- 致敬“希望英雄”,青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持續壯大
- 從“達標”到“示范”!青島市市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三大亞專業通過國家級評審
- 半島V視|校館弦歌:走進海大海洋生物博物館,三千珍貴文物書寫無聲的生物史詩
- 青島市口腔智慧診斷系統正式發布!居民足不出戶完成自檢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病房雙院區全面啟用,構筑中西醫協同診療新高地
- 房源“一房一碼”!青島市住房租賃、存量房交易兩大平臺正式上線
- 提升群眾看病滿意度!青島市口腔醫院推進智慧化口腔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