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青博“文物頂流”?——青島市博物館九大“鎮館之寶”名單出爐!
六十載守護,一甲子傳承。青島市博物館在建館60周年之際,特別推出了“鎮館之寶”全民評選活動,讓每件承載著城市歷史文化的珍寶,成為公眾與博物館雙向奔赴的橋梁,在綜合評估文物價值、地域特色、傳播力和影響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經過文物推薦、網絡票選和專家評審環節,最終評選出九大“鎮館之寶”。
這九大鎮館之寶分別是:北魏石佛造像、宋鈞窯鼓式洗、明正統十年刻萬歷二十六年印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刻本、明徐渭紙本行書群望詩中堂、龍山文化黃玉牙璧、明永樂剔紅亭閣人物博弈圖盤、商婦好貞卜甲骨、清高鳳翰絹本設色壽石百合圖軸以及清鍍金點翠鳳冠。這九大珍寶跨越不同歷史時期,涵蓋造像、瓷器、典籍、書法、玉器、漆器、甲骨、繪畫、首飾等多個類別。這些新出爐的“鎮館之寶”們將在今年9月開幕的特展中驚艷亮相。
接下來,我們先睹為快,一一欣賞這些“文物頂流”:
1.北魏石佛造像
高570厘米,腹圍385厘米,底徑286×216厘米,底高100厘米
兩尊北魏石佛造像是目前我國博物館室內陳列同殿兩佛并立且體量最大的古代石造像。因其高約一丈八尺,故而俗稱“丈八佛”。
兩尊造像的造型基本相同。佛頭作高肉髻,面型消瘦適中,深目高鼻,面帶微笑,神態安寧。內著僧祇支,外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身姿飄逸,赤足立于蓮花座上,下設方形須彌座。右手施無畏印,表示佛無所畏懼、庇護眾生;左手施與愿印,表示佛滿足眾生的愿望,普度眾生。這兩尊石佛造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杰出之作,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歷史文化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2.明正統十年刻萬歷二十六年印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刻本
縱35.5厘米,橫13厘米
本館現存4499卷、4465冊,是目前已知國內各公藏機構中最完整的《道藏》之一。初刻于明正統十年,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采用傳統《千字文》作為函目分類。
萬歷二十六年重印后,由萬歷皇帝于萬歷二十八年欽賜嶗山太清宮。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道藏》是道教經典的集大成者,內容涵蓋道教經典、符圖法術、齋儀贊頌,甚至諸子百家著作,堪稱中國古代宗教與哲學的“百科全書”。其中既有《道德經》的玄妙哲思,也有醫書丹方的科學探索。既有莊子的逍遙寓言,也有山川風物的生動記載。它如同一條文化長河,將古代先賢對生命、宇宙的探索匯入文明的海洋。
3.宋鈞窯鼓式洗
高9.1厘米,口徑23.8厘米,底徑17.5厘米
直口,鼓式,淺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飾有兩周等距離的乳釘紋,上20個,下18個。胎體厚而勻稱,釉層肥厚滋潤,通體內外施釉,洗的外壁釉層肥厚呈玫瑰紫色,器內施天藍色釉,有蚯蚓走泥紋及橘皮紋。
器平底,底釉涂褐色釉,斑駁古拙與瑩潤釉光對比鮮明,三個獸面足承托洗的主體,底的一側清晰可見刻有“一”的字款,筆道遒勁。
傳世鈞瓷銘文主要是底刻“一”至“十”的數字。經考證,數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底部刻有“一”字的洗是同類器物里尺寸最大的。
鈞窯瓷器以其艷麗多變的釉色而著稱,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此類器物多為明清宮廷舊藏,堪稱國之瑰寶。
4.明徐渭紙本行書群望詩中堂
縱349.5厘米,橫97.5厘米
此幀大幅《群望詩中堂》,是徐渭極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以行楷書七律詩一首:“桃李晴曛禁苑煙,鑾輿新幸北郊旋。團花靺鞈蒐春日,細柳旌旗拊髀年。
一道甲光將雪借,千群馬色截云鮮。誰兼將帥為天子,共喜文王九葉玄。”整幅作品氣勢憾人,點畫方圓并濟,筆鋒縱橫恣肆,重按飛提,率意馳騁,跌宕有致。
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書法取蘇軾、米芾筆意而自成一格。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明代袁宏道評價其書法“王雅宜(王寵)、文徵仲(文徵明)之上……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徐渭的書法在明代書壇中獨樹一幟,并對后世書壇如王鐸、傅山等人產生了極大影響。
5.龍山文化黃玉牙璧
直徑16.4厘米,內徑6.5厘米,厚1厘米
此件黃玉牙璧,無論從尺寸、玉料還是雕琢工藝而言,都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四牙璧,較為罕見,應是三牙璧的一種變體。由黃玉制作,取材碩大,質地細膩,富有光澤。
平面近方形,呈片狀,其中一角殘缺。牙璧中部為一圓形孔,穿孔大且規整。四牙寬大,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四牙中心鏤雕神鳥,頭部為三角形,呈展翅飛翔狀;邊緣鏤雕為鳳鳥形態,身軀彎折,外部出脊,眼睛用打洼的方法制成圓眼,嘴呈鉤形。表面用陰刻線勾勒神鳥和鳳鳥的輪廓。
關于其用途,清代收藏家吳大澂認為此種器型就是《舜典》中記載的“璇璣”,是天文儀器中的配件。1977年,考古學者對膠縣三里河遺址進行發掘,發現這種玉器出土時多在死者胸部,推斷可能是一種衣飾或裝飾品。1983年,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發表《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認為這種玉器源自仰韶文化的三聯璧和山東大汶口文化的玉璧,并稱其為“牙璧”,其用途可能是帶有禮儀或宗教意義的裝飾品。也有學者根據造型,認為牙璧整體表現的是飛鳥負日的形象,反映了海岱地區史前先民的天文觀和鳥崇拜信仰。
6.明永樂剔紅亭閣人物博弈圖盤
口徑22.5×17.2厘米,底徑17.9×12.5厘米,高3.3厘米
此為一件雙款漆盤。底部髹黑漆,上面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此款下面隱藏著“大明永樂年制”的刻款。相似漆盤世所罕見,堪稱珍寶。
漆盤呈橢圓形,弧壁,平底,圈足。漆色潤紅艷麗,雕刻極為細致。盤中央雕刻有生動的人物圖案:在小亭欄桿中央,三位老者正在下棋,身后有回首張望的執杖老者,隨有攜古琴的童子,小亭內有捧茶欲出的童子。畫面用三種錦地表示不同的空間,八瓣花卉紋表示大地,波紋表示湖水,云紋表示天空。點綴的花草樹木與行云流水相互呼應,襯托出環境的清幽。盤外壁雕刻有大朵的牡丹花和芍藥花,花朵飽滿圓潤,枝葉舒卷自如。
7.商婦好貞卜甲骨
長12厘米,寬8厘米
這件甲骨保存基本完整,甲骨文清晰可見,是補證商代歷史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甲骨的正反兩面均有卜辭。
卜辭的大意是:卜問婦好是否懷孕,武丁占卜的兆相是婦好已經懷孕。或釋為:卜問婦好能不能生育?占卜的結果是能夠生育。
據有關統計,“婦好”在甲骨文中頻繁出現。“婦好”是誰?據記載,她不僅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善征戰,懂祭祀,還是一位傳奇的女將軍。
8.清高鳳翰絹本設色壽石百合圖軸
縱98.5厘米,橫31.2厘米
詩、書、畫、印多種藝術融于一圖,是清代“揚州畫派”杰出書畫家高鳳翰書畫神韻與藝術思想結合的上品佳作。
題跋:窺座新妝側半傾,臉波乍見一枝橫。粉飄藏蕤珠含紫,香破玲瓏玉碾清。曲徑紆回風細細,小欄低亞月盈盈。不緣老怯深宵坐,搔首酣歌看到明。乾隆丁卯夏五月。西亭百合盛開,對景略為寫意,其粉本仍用《芥子園畫譜》,方家見之,不笑老傖厚顏猶作依樣葫蘆耶?老阜六十五歲左手。
鈐印:二東(朱文引首)、遁卦象(朱文)、鳳翰印(白文)、左軍司馬(白文)、師造物(白文)。
此畫雖謂粉本仍用《芥子園畫譜》,但高鳳翰作畫不拘成法,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并完善表現技法。高鳳翰嗜石,將石與百合繪于一圖,表現其高雅堅貞的心志。
高鳳翰(1683-1748,一說1683-1749),字西園,號南村、南阜,山東膠州人。晚年右手病痹,改用左手揮灑。工詩文,善書畫,精篆刻。山水師法宋人,花卉奇逸得天趣 ,是清代“揚州畫派”中引領創新風氣的重要一員,也是畫派中唯一的北方人。
9.清鍍金點翠鳳冠
長25厘米,寬19厘米,高22厘米
鳳冠用鏤雕鍍金銀片嵌飾各色珠寶點綴制成。冠頂鏤雕一如意云頭,兩邊各雕有云紋一周,有金絲編織金龍盤旋于正中,冠前后兩面及立翅上雕口銜珠簾鳳凰。在鳳冠的中心位置有一個“喜”字,最下面是數條珍珠流蘇。
冠后上部鏨有“奉天誥命日,官誥重封月”十字,下有兩名手持如意的朝官,冠底雕有雙龍相托。
除鳳冠之外,另有“奉天誥命”木箱保存至今,彌足珍貴。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艷 王欣婷)
- 致敬“希望英雄”,青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持續壯大
- 青島市口腔智慧診斷系統正式發布!居民足不出戶完成自檢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病房雙院區全面啟用,構筑中西醫協同診療新高地
- 房源“一房一碼”!青島市住房租賃、存量房交易兩大平臺正式上線
- 提升群眾看病滿意度!青島市口腔醫院推進智慧化口腔服務體系建設
- 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青”風撲面——看中國人壽青島市分公司這樣書寫“金融為民”答卷
- 相約周二下班后!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夜間心理咨詢門診正式開診
- 新鎮館之寶組團首秀——中外朋友圈共慶青島市博物館建館60周年,“六秩凝華 唯此至珍”特展開幕
- 青島市市委、市政府決定,授予295人2025年“青島拔尖人才”稱號
- 青島市氣象臺發布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大風黃色預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