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一箭十一星!海上發射成功!山東開辟火箭發射“新賽道”
9月9日凌晨03時48分,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日照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采用一箭十一星海上發射方式,將吉利星座05組11顆衛星送入600公里高度、50°傾角的LEO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是繼8月9日捷龍三號遙六發射后一個月內,捷龍三號火箭為吉利星座快速組網需求執行的第二次發射,標志著星座組網進入加速階段。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火箭采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布局,主要用于發射太陽同步軌道和近地軌道航天器,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約為1.5噸。
為什么要海上發射?
以往談起我國的航天發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首先會躍入腦海,但如今,煙臺海陽必須榜上有名。
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是我國最年輕的衛星發射基地,也是我國唯一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
與其他發射中心不同,東方航天港成名的關鍵詞是“海上發射”。
“海上發射”原因有很多,專家總結了這么幾條:機動靈活,地球70%都是海域,都有可能成為發射點;節約成本,海上平臺發射火箭能夠將發射點搬運至低緯度地區,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減少火箭燃料消耗,有利于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解決了陸地發射航落區存在的安全問題,海上發射遠離人口密集區,更加安全可靠。
海上發射有何優點?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空間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上發射可根據載荷特點和客戶要求,利用海上平臺自由選擇發射位置,如果在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發射,還可節省燃料并提升運載能力。在安全性方面,海上發射可方便地規劃火箭飛行航跡,靈活選擇分離體著區和落區,讓火箭殘骸落入海中,遠離陸地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區。
“對于火箭發射來說,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一位不便具名的航天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類目前還無法實現單級火箭入軌,火箭發射會伴隨火箭子級、助推器、整流罩的掉落,必須保證落區避開高價值財產和有人的地方。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人口越來越密集,即使是偏僻地區也有人居住,因此,如果落區選在地面,火箭發射前要對落區進行疏散,“這既涉及安全問題,也涉及錢的問題”。
前述航天專家表示,相比之下,海上發射的火箭一般其落點也在海上,如果落區涉及重要航空線和航海線,只需通知船只和航空器在相關時段不要經過該區域即可,成本比疏散人群要低得多,也更加安全。
與地面發射場相比,海上發射也面臨后勤保障有限、環境復雜等挑戰。“海上比較潮濕,帶鹽分的水導電性更強,還有腐蝕性,其生成的水汽我們稱之為‘鹽霧’,對電子元件和金屬的腐蝕性都更強。”前述航天專家表示,因此,如果在海上發射,無論是火箭、航天器還是發射平臺都要考慮這一因素,能夠適應海上環境。此外,海上發射平臺是晃動的,對航天器的姿態和位置測量系統也造成一定挑戰。
不過,近年來,在商業航天加速發展、發射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海上發射憑借經濟、便捷、靈活的優勢仍成為商業航天的新焦點。
龐之浩表示,選擇海上發射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滿足商業發射對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可以提高效率,其發射平臺能迅速抵達發射海域,且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可建在岸邊,利用海運轉運火箭,減少陸地運輸時間與成本,符合商業航天快速響應的需求。
一起走近“東方航天港”號海上發射船
作為全球首艘全海域機動發射與回收的智能化平臺,“東方航天港”號由海陽東方航天港海商發團隊聯合國內海工領軍企業共同研發建造。該船總長162.5米,型寬40米,甲板有效載荷高達22000噸,可在5級海況下航行、4級海況下實施發射,綜合性能國際領先。
為實現“動態海面”上火箭的“靜態精準發射”,海商發團隊提出“動態補償發射”理論,并自主研制“海基發射姿態實時調控系統”,通過多系統協同控制,實現發射航向鎖定在±1度以內。即使在復雜海況中,“東方航天港”號仍能保障火箭精準入軌。
“東方航天港”號配備DP2動力定位系統、北斗導航和自動避障算法,支持智能航行與無人值守發射。自主研發的短周期預報系統,可預測海浪與發射窗口,確保在發射關鍵時段船體處于極穩狀態。其5公里遠程遙控系統也具備岸—船、船—船多模式控制能力,為未來火箭回收奠定技術基礎。
在安全防護方面,“東方航天港”號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創新設計W型集成導流槽,將火箭導流系統與船體結構深度融合,可安全排放3000℃、2400m/s的超高溫高速燃氣流;甲板采用防爆抗燒蝕材料,可抵御相當于140噸TNT爆炸當量的沖擊力,全面保障發射過程船體結構安全。
“東方航天港”號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海上發射能力已實現從試驗探索到高可靠、常態化的跨越。目前,海商發團隊正加快推進“東方航天港1號”千噸級海上液體熱試車平臺、首個海上半固定式液體火箭發射平臺、新型液體火箭回收船等的建設,未來,將構建“發射—回收—試驗”全周期的技術服務體系,持續助力中國商業航天走向深藍。
一起回顧前17次海上火箭發射精彩瞬間
1、我國首次海上發射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2、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長征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距地面53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海上發射常態化的大幕就此拉開。
3、我國首次海上“一站式”發射
2022年4月30日,第三次海上發射是國內首次“一站式”海上發射,實現火箭總裝、總測、出港、發射一體化歷史性突破。
4、我國首次近岸海上發射
2022年10月7日,我國首次完成近岸海上發射。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把微厘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5、捷龍三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2年12月9日,第五次海上發射,捷龍三號火箭首飛成功。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遙一運載火箭,采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東坡08-10星等14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我國首次民營商業運載火箭海上發射
2023年9月5日,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成功發射,將天啟星座21星至24星共4顆衛星順利送入800千米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也是我國民營火箭公司首次開展海上發射任務并取得成功。
7、捷龍三號遠海成功發射
2023年12月6日,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是我國首次執行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任務,發射船從山東煙臺東方航天港出發,歷時5天半,行程超過1300海里。本次發射驗證了該火箭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能力,提高了火箭任務適應性。
8、長征十一號順利發射
2023年12月26日,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利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試驗二十四號C衛星,三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9、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海上發射
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順利升空,將云遙一號18-20星共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引力一號”創造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中國首型捆綁式民商火箭等多項紀錄,標志著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自主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擴充了我國中低軌衛星多樣化、規模化發射的能力,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
10、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一箭九星成功發射
2024年2月3日,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順利將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其中一顆為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的首發業務星“煙臺二號”。
11、“谷神星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一箭四星成功發射
2024年5月29日下午,由煙臺海陽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將天啟星座25星至28星共4顆衛星順利送入850km的近地軌道,用于提供低成本化的物聯網信息服務,滿足航空、海事、林業、地震等軍民應用方向的海量數據廣域采集需求,促進物聯網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12、谷神星一號海遙三運載火箭遠海首秀
2024年8月29日下午,伴隨著火光煙霧,從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海遙三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海上發射船,在山東附近海域將云遙一號15-17星等6顆衛星送入535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3、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4年9月24日10時31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儀41星、星時代-15/21/22衛星、馭星二號05星、復旦一號衛星、天雁15星和吉天星A-01星共8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4、谷神星一號海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4年12月19日,由海陽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火箭,在山東近海成功發射。國電高科將通過星河動力的谷神星一號火箭在海上發射平臺進行天啟星座“一箭四星”(第33-36星)專箭海上發射。本次海上發射由海陽“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擔負海上衛星發射任務。“海陽船”發“海陽箭”,實現海陽火箭發射十四連捷!
15、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5年1月13日上午,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陽市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采用“一箭十星”的方式將微厘空間01組10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海陽2025年首次海上火箭發射任務開門紅。
16、谷神星一號海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5年5月19日下午,由海陽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海遙五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將“天啟星座”第34-37星共4顆低軌數據采集衛星送入高度850km、傾角45°的近地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7、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025年8月9日凌晨,由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山東省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采用一箭十一星的方式將吉利星座04組衛星送入600公里高度、傾角為50°的 LEO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科技日報、大眾日報、海報新聞、齊魯壹點、海陽發布、海陽融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