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教研協作凝智慧、課堂創新提效率、溫情育人守初心……志遠學校以師為基,筑教育高地

2025-09-11 16:58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34030) 掃描到手機

金秋九月,青島志遠學校的校園里,既有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熱烈場景,也有課后教師研討的專注身影。在這里,活躍著一支平均年齡約34歲的教師隊伍——他們年輕卻不稚嫩,懷揣教育熱忱,兼具專業素養與創新活力,用協作、智慧與溫暖,書寫著新時代教育的生動篇章。從分學段打造高效課堂到個性化育人的實踐,從團隊成長的傳承到教育溫度的傳遞,這支隊伍正以獨特的姿態,成為學校發展與學生成長的堅實力量。

教研集備:"5+N"模式凝聚協作活力

備課、上課、教研……隨著新學期開啟,在青島志遠學校里,老師們忙碌起來。走進志遠學校的教研組,總能看到老師們圍坐討論的畫面——或是梳理教學難點,或是設計課堂活動,或是分享育人經驗,開放融洽的氛圍里,滿是對教育的專注與投入。這種高效的團隊協作,離不開學校長期推行的“主題引領下的‘5+N’集備模式”。

“各學科每個月都會確定一個研究主題,主題要么來自新課程理念的落地需求,要么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完全是‘問題解決式’的集備。”小學部于雪飛老師深耕教研多年,她告訴記者,這種模式讓教研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解決教學痛點。

志遠的教研集備,還打破了時間與學段的界限。小學部實行“時時備、事事備”,課間、食堂就餐時,只要遇到教學疑問,同年級老師就會隨時交流;初中部則固定時間開展分級備課,分別研討教學重點,再定期進行總集備整合思路。“不管是新老師還是老教師,在這里都不會‘藏私’。”小學英語教師李婧源說,如果有老師出公開課,教研組的老師們會一起陪著磨課,從課件細節到課堂互動設計,逐一提出修改建議。還會借助AI學情分析工具,根據該班級學生過往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數據,精準定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和能力差異,進而設計出適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測試題與分層訓練方案——基礎層側重知識鞏固,提高層聚焦能力提升,拓展層則注重思維拓展。“這種毫無保留的幫助,再加上AI對個性化教學的精準助力,會讓每節課都成為團隊智慧的結晶,既貼合課堂需求,也能更好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課堂創新:分學段打造高效教學樣板

在志遠學校的課堂上,“老師少講、學生多學”成為常態,但小學部與初中部的高效課堂模式各有側重,分別形成了貼合學段特點的教學樣板。

小學部推行的“1030”高效課堂模式,將40分鐘的課堂重新分配: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實踐操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多讓他們動手、參與,比單純聽講效果好得多。”于雪飛老師還補充,小學部還注重在課堂中落實“6+X”好習慣培養,從書寫姿勢到課堂發言,持續訓練監督,為學生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初中部則以“雙測四環節”教學模式為主導,讓課堂邏輯更清晰、反饋更及時。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每個環節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內容。學校依據“雙測四環節”教學模式的總框架,設計出了適合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子模式。各學科會結合自身特性靈活調整,比如物理課就調整為“合作探究—要點提示—練習鞏固—拓展提升”,使其更貼合教學實際。

為了讓創新落地,學校還提出明確要求:班主任“帶目標進課堂”,圍繞學生長期發展制定規劃;任課教師“帶任務進課堂”,落實分層教學。“我們會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訂單’,涵蓋學科薄弱點、改進方案和短期目標,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級部主任姜慶健老師介紹。

溫心育人:師生情與師徒情共筑教育暖意

在志遠學校,教育不僅有高效的模式,更有打動人心的溫度——既有老師對學生的悉心呵護,也有師徒之間的經驗傳承,兩種溫暖交織,讓教育更有質感。

于雪飛老師在曾經執教的班里有個小男孩總愛趴在課桌上,不管是語文課還是數學課,始終提不起精神。于老師沒有批評,而是每天走到他身邊,輕輕蹲下身子,扶著他的后背說:“咱們坐直聽課,這樣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哦。”就這樣,每天5~7次的“蹲下”,她堅持了一個月。漸漸地,小男孩開始主動坐直聽課,眼神也慢慢有了光彩。“‘蹲下來’不只是姿勢的變化,更是要站在孩子的視角理解他。”于雪飛說,后來這個孩子升到六年級,遇到困惑還會主動找她聊天,“那種信任,是教育最珍貴的收獲。”

姜慶健老師也曾用耐心點亮“邊緣生”的成長路。學生小陳成績長期墊底,上課沉默發呆,下課獨來獨往,有明顯的自我放棄傾向。姜老師沒有直接談學習,而是從他感興趣的籃球和游戲切入,課間進行“非教育性”聊天,慢慢拉近距離。一次物理實驗課上,姜老師發現小陳動手能力極強,特意請他上臺做“摩擦起電”的演示助手。小陳熟練的操作贏得全班掌聲,姜老師趁機當眾表揚他的專注與能力。從那以后,小陳的眼神有了光,開始主動聽物理課,還慢慢愿意和同學交流,成功融入了班集體。“教育不是先灌輸知識,而是先點燃信心。”姜慶健感慨道。

這份育人的溫暖,還通過“青藍工程”在教師團隊中傳遞。學校為每位新教師配備師傅,同時安排搭班老師、級部主任共同助力成長。“我剛入職時,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我,每天聽我上課,課后逐環節分析問題,還把自己的教案、課件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劉陽老師感慨道,如今她從當年的青澀蛻變成了經驗豐富的師傅,也有了一批批自己的徒弟,帶領著很多新的年輕教師成長,“其實,在帶徒弟的過程我也在跟他們學習。”她表示,年輕教師帶來的AI技術、多媒體教學方法,也讓自己的課堂更具活力,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未來展望:以優質師資筑就教育品牌

優質的教師隊伍,既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贏得家長與學生認可的關鍵。在青島志遠學校,不少畢業生升入高中后仍會專程回校看望老師;家長們談及孩子的變化,更滿是欣慰——2021級2班房信銘同學的媽媽就由衷感慨:“在志遠,孩子不只是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更在品格與人格上得到了塑造。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各類活動,悄悄打開了孩子的潛能之門,讓他更從容、更自信地走向廣闊世界。”

這份認可的背后,是學校對師資建設的持續深耕。自辦學以來,青島志遠始終秉承“廣學博識,格物致知”的教師理念,匯聚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優秀人才,逐步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銳意進取的教師隊伍。面向未來,學校的發展路徑清晰而堅定:一方面持續聚焦學生個性化發展,堅守“為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的成長路徑”的初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校園綻放獨特光芒;另一方面則以“李滄區優質品牌化學校”為基石,穩步推進“青島市優質化品牌學校”建設,不斷提升辦學品質與教育影響力。

“我們始終堅信,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青島志遠學校副校長蘭瑞玲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為教師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助力每位教師實現專業突破,“也希望全體教職工攜手,讓教育回歸本源,讓每個孩子在這里收獲成長與快樂,為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志遠力量。”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劉愷琦)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